问题 问答题

1.用价值工程原理说明提高价值的途径。

2.求出本工程各分部工程的评价系数、成本系数和价值系数。

3.用价值工程试分析各功能项目的目标成本及其可能降低的额度,并确定功能改进顺序。

4.若本案例是用挣值法理论进行成本控制,即主要是对哪三个费用值进行分析?

5.若该工程要求项目经理用因素分析法来进行工程成本分析,那么这种方法的基本理论及计算步骤分别是什么?

答案

参考答案:

1.按价值工程的公式V=F/C分析,提高价值的途径有5条:

(1)功能提高,成本不变;

(2)功能不变,成本降低;

(3)功能提高,成本降低;

(4)降低辅助功能,大幅度降低成本;

(5)功能大大提高,成本稍有提高。

2.各分部工程的评价系数、成本系数和价值系数见表4-3。

3.企业要求的降低成本10%,价值为12820×10%=1282(万元),即目标成本为11538万元(见表4-3)。按评价系数进行分配,见表4-3中的第⑦列。第④列和第⑦列之差填入第⑧列。从第⑧列中可见,降低成本潜力大的是装饰工程,降低成本目标值是825.6万元,占降低成本总任务的64.4%,其次是主体结构工程、桩基围护工程。地下室工程的目标成本

表4-3

比预算成本高,故不考虑降低成本。

4.若采用挣值法理论进行成本控制,主要是控制三个费用值,即:①已完成工作预算费用,②计划完成工作预算费用,③已完成工作实际费用。

5.因素分析法又称连锁转换法或连环代替法。这种方法可用来分析各种因素对成本形成的影响程度。在进行分析时,首先要确定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而其他因素则不变,然后逐个替换,并分别比较其计算结果,以确定各个因素的变化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因素分析法的计算步骤如下:

(1)确定分析对象(即所分析的技术经济指标),并计算出实际与目标(或预算)数的差异;

(2)确定该指标是由哪几个因素组成的,并按其相互进行排序(排序规则是:先实物量,后价值量;先绝对值,后相对值);

(3)以目标(或预算)数为基础,将各因素的目标(或预算)数相乘,作为分析替代的基数;

(4)将各个因素的实际数按照上面的排列顺序进行替换计算,并将替换后的实际数保留下来;

(5)将每次替换计算所得的结果,与前一次的计算结果相比较,两者的差异即为该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解析:

本案例考查的是用价值工程进行成本控制。

问题1考查的是运用价值工程进行设计方案评价的方法、过程和原理。

问题2考查的是运用价值工程进行设计方案优化和工程造价控制的方法。

价值工程要求方案满足必要功能,清除不必要功能。在运用价值工程对方案的功能进行分析时,各功能的价值指数有以下三种情况;

(1)V=1,说明该功能的重要性与其成本的比重大体相当,是合理的,无需进行价值工程分析;

(2)V<1,说明该功能不太重要,而目前成本比重偏高,可能存在过剩功能,应作为重点分析对象,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

(3)V>1,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较多,其中较常见的是:该功能较重要,而目前成本偏低,可能未能充分实现该重要功能,应适当增加成本,以提高功能的实现程度,各功能目标成本的数值为总目标成本与该功能指数的乘积。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