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2010年3月27日,在嘉兴市召开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世博推动地区发展,“长三角”成员城市由此前的16个城市增加到22个城市。

材料二:新“长三角”示意图(图16)。

材料三:2008年原长三角和盐城市三大产业结构图(图17)。

⑴新“长三角”地区跨越了沪、苏、             (填简称)等四个省级行政区。该地区核心城市是          。(3分)

⑵比较2008年盐城市和原长三角地区三大产业结构的差异,并简述其原因。(2分)

⑶简述“长三角”区域的扩大对新加入的地区和原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所产生的重要意义。(4分)

⑷新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不足,解决的办法有                                                                          

                                                             。 (3分)

答案

(1)浙(1分) 皖(1分) 上海(1分)    

(2)与原长三角相比,盐城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第二、第三产业比重较小(1分) 原长三角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1分)   

(3)对原长三角地区的意义:扩大腹地范围;提供廉价劳动力;扩大市场(每点1分,答出2点即可,共2分) 对新加入地区的意义:可充分利用其资金和技术优势;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每点1分,共2分)   

(4)矿产或能源(1分) 资源跨区域调配;提高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每点1分,答出2点即可,共2分)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发展和资料分析运用能力。(1)长三角地跨浙江、江苏、安徽和上海四省区。长三角最大的城市上海。(2)注意读图方法。三轴坐标的读图,需要先明确每条横坐标的原点,以确定对应的纵坐标,根据与纵坐标平行的原则读数。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差异分析。(3)新加入地区相对于原地区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面积较大,劳动力资源丰富。故新加入地区与原地区之间可形成良好的优势互补。(4)都位于东部经济地带,故资源和能源不足是东部地区主要的限制条件。解决的方法主要从“开源”和“节流”等方面分析。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后面题目。(10分)

人 的 价 值  

①人的价值,是几千年来人类思想文化史上不断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

②以前有人说,人的权力和地位就是人的价值。其实不然。从历史看来,过去不少显赫一时的达官显贵,他们的权力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可谓登峰造极,可是这些人在历史上留下美名者却寥寥无几。然而,那些一生坎坷,或者时而走运、时而潦倒终于未能官运亨通的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们,他们的贡献始终铭刻于后世子孙们的心中。比如,李白、杜甫的诗句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在历史老人的心目中,他们是没有高下之分的“诗仙”与“诗圣”。只要人类历史存在,他们的诗句就会青春永驻。

③历史老人最为公正,在他看来,人的价值不在其权势地位、身份等级、金钱财富的拥有,而在其创造和贡献,在其对人类的造福。人的创造和贡献有大有小,因而人的价值有高有低。在历史上拥有权势地位者,真正为黎民百姓留下“青山绿水”,也是值得钦佩的,不可以认为权势地位与人的价值相悖;拥有金钱财富者,真正为民众留下“晴空万里”,他们也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④人的价值不是一下子可以看清的,人们的日常所见,大都是世俗的尊卑贵贱,至于体现人的价值的精神境界,则非肉眼所能觉察,而要靠人的理性和深思。当曹雪芹在贫困潦倒中创作《红楼梦》                                      ,谁能在当时准确地估量他们的价值呢?因此,历史老人告诫世人:看人不要只看他穿的衣服、使用的什物以及他的种种头衔,而要看他的内心和行动。衣服、什物、头衔等都是人的外在现象,这些对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这些并不能全面地体现人的价值内涵。估量一个人的价值,必须看他的心灵,看他的所思所想,看他的所作所为,看他为社会为大众贡献了多少。

⑤北宋名臣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了这样的宏大志向,有了充塞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有了一颗跳荡的火热的心,再伴以扎扎实实的行动,这就是实现人的价值的历程。

小题1:细读全文,写出作者在文中阐述的观点。(2分)

答:                                                                 

小题2: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分析此论证方法的作用(4分)

答:                                                              

小题3:第④段中为什么说“人的价值不是一下子可以看清的”?(2分)

答:                                                                          

小题4:仿造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白处补写一个事实论据。(2分)

当曹雪芹在贫困潦倒中创作《红楼梦,                              ,谁能在当时准确地估量他们的价值呢?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