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材料一:该图为我国华北地区七月和一月等温线分布图。(13分)

材料二:华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

(1)图中太原所在地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 ;该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2分)

(2)简析促进石家庄城市发展的主要的社会经济因素。(2分)

(3)结合材料分析石家庄和太原的气温、降水的差异及原因?(9分)

答案

(1)地堑    温带季风气候(2分)

(2)京广铁路的修建(交通的发展);省会城市等(2分)

(3) 差异:太原年降水量比石家庄小(1分),太原冬夏季气温比石家庄低(2分)

原因:石家庄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降雨,太原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2分)太原处于黄土高原,地势高,气温低,石家庄位于华北平原,地势低,气温高;(2分)太行山阻挡,石家庄山受冬季风影响小,太原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2分)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等值线的综合分析。(1)太原位于汾河谷地,属于地堑构造。位于秦岭以北,故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2)石家庄是典型的交通枢纽城市,也是河北省的省会。(3)结合图示从冬季、夏季的气温比较和降水量的比较反映两地的气候差异。原因主要从两地的地势和地形对冬季风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请根据下文回答41-45题:
美国最新出版的《科学》杂志报告说,过去200年中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和制造水泥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被海洋吸收了近一半。
温室气体被认为会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由化石燃料燃烧和其它产业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1800年时地球大气层的二氧化碳浓度为百万分之二百八十,目前的二氧化碳浓度为百万分之三百八十。但这只是在此期间本应进入大气层的二氧化碳总量的大约一半。占总量另一半的二氧化碳去哪里了呢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层管理署的科学家克里斯托弗·萨宾领导的多国科学家小组分析了 1989年到1998年间有关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3项重要研究成果,这3项研究搜集[ ]了7.2万多个海洋标本,然后得出结论说,在化石燃料燃烧和制造水泥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被海洋吸收了48%。
对于地球上逐渐扩展的绿色植被是否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的疑问,萨宾指出,地球上绿色植被的增加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而其他科学家在同一期《科学》杂志发表的相关报告说,在过去200年中,农业垦荒毁林等土地使用格局的变化也导致了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增长,但这与植物的吸收量几乎是持平的。萨宾还认为,海洋吸收二氧化碳很慢,大部分二氧化碳在贴近水面处存留,因此这一吸收过程将会持续几百年。
在同一期《科学》杂志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层管理署的另一位科学家、太平洋海洋环境实验室的理查德·菲利在另一篇报告中指出,二氧化碳在水中分解会形成一种酸,这一过程可能会影响海洋生物,但这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加以确定。
在实验室检测中,菲利和其他研究人员发现,贴近水面处的二氧化碳量增加会造成包括珊瑚虫、海螺和浮游动物在内的海洋动物的壳溶解。他们认为,到本世纪末,海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海洋动物壳中的钙含量损失25%到45%。

文中[ ]应填入的词语是( )。

A.检验

B.检查

C.观察

D.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