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古诗赏析】                          

题 春 晚  (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小题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1分)

                                                                                   

小题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2分)

                                                                                    

答案

小题1:吟余小立阑干外。 

小题2:诗人描写的是傍晚之景:天色渐暗,傍林而飞的乌鸦离得又很远,看上去就是一个个“点”,用“点”写昏鸦,恰如其分,有水墨画的效果。

小题1:题目分析:本诗所描写的景象,正是乡村暮春的晚景:红日西沉,一位诗人在柴门外驻足远望,他“小立阑干外”,口中吟诗,夕阳在远方就要落下,昏鸦飞过天空,渔夫樵子归来。这是一幅恬静而又富有生意、和谐的画面,全诗充满宁静而不寂寞的闲适之情。所以,诗人观景的立足点的诗句为“”。

点评:解答此题,应该先理解诗歌的内容,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之上,再根据题意,去分析诗人观景的立足点即可。

小题2:题目分析:诗人放眼天外,远处暮色苍茫之中,几只归巢的乌鸦正绕着树林盘旋,忽高忽低,时上时下。因距离遥远,又日近黄昏,望去像一个个“点”。而一个“飞”字一扫开篇的低沉,为晚春的画图增添了生气。

点评: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这种试题的答题思路:(1)指出该诗句中最生动传神的字;(2)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