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患者男,55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怕热、乏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服用甲巯咪唑30mg/d后症状明显好转。2个月前因皮肤瘙痒,自行停用抗甲状腺药物。入院前4日出现咳嗽、咳痰、发热,未进行任何诊治。入院前1日出现神志不清,大汗淋漓。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患者。体格检查:T39℃,R26次/分,BP90/60mmHg,P160次/分。意识不清,皮肤潮红,甲状腺Ⅲ度肿大,质韧,可闻及血管杂音。左肺下部可闻及干、湿啰音,心率158次/分,律齐,S1亢进。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双侧腱反射对称活跃,病理征未引出。胸片提示:左肺下叶炎症。甲功三项:FT323.28pmol/L(参考值:2.91~9.08)、FT452.83pmol/L(参考值:9.05~25.5)、TSH0.01μIU/ml(参考值:0.25~5.0);血常规: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2%。

甲状腺危象常见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A.手术

B.感染

C.创伤

D.精神刺激

E.131I治疗

F.甲亢术前准备不充分

答案

参考答案:A, B, C, D, E, F

解析:

1.患者有明确的甲亢病史,2个月前自行停用抗甲状腺药物,入院前4日于呼吸道感染后出现意识改变、高热,体检有发热、心率明显增快、甲状腺肿大伴血管杂音、肺部啰音等,甲功化验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升高。故在诊断上应考虑甲亢因肺部感染诱发甲状腺危象。

2.甲状腺危象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情尚未控制时,由于应激等诱因下使原有症状极度增重、危及生命的状态。病情进展快,死亡率很高。甲状腺危象诱发因素分为两大类:①内科性诱因:415多由于严重感染引起,另外有机体应激状态如高温、饥饿、心绞痛、心衰、脱水、精神刺激及过度疲劳;不适当停用抗甲状腺药物、过度挤压甲状腺、放射性碘治疗后、妊娠和分娩等。②外科性诱因:甲亢未被控制,行甲状腺本身或其他手术、麻醉等。

3.甲状腺危象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单位时间内血循环中甲状腺激素水平突然增加,使甲亢症状急剧加重;②甲亢患者全身脏器长时间的超生理活动,遇应激等其功能亢进转入衰竭;③肾上腺皮质功能长期负担过重,由亢进转为减退,遇应激导致功能衰竭;④机体对甲状腺激素的耐受力降低,遇应激时失代偿,故有称本症为“失代偿甲亢”。甲状腺危象的治疗首先应是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释放及拮抗外周血甲状腺激素效应,包括抗甲状腺药物(其中PTU为首选)、碘剂、早期及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β阻滞剂等。甲状腺危象的对症治疗包括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降温、强心等治疗。可行人工冬眠等方法退热,阿司匹林因可使游离甲状腺激素增高,故一般不选用作为退热药。

4.甲状腺危象时肾上腺皮质功能相对不足,而且肾上腺皮质激素尚能抑制周围组织对甲状腺激素的反应及抑制周围组织将T转化为T,大剂量激素还可使血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改善甲状腺危象患者对糖皮质激素需要量的增加,另有抗高热、抗休克等作用的。尤其有高热虚脱或休克的病人更应使用糖皮质类激素。

5.RAI治疗是利用甲状腺高度摄取和浓集碘的能力及I释放出的β射线对甲状腺的毁损效应,破坏滤泡上皮而减少TH分泌。RAI治疗后,于近期内可出现放射性甲状腺炎。放射性甲状腺炎是因电离辐射导致甲状腺不同程度的炎症性变化,并引起甲状腺功能不同的变化,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见于治疗后7~10天,患者可有颈部不适、压迫感、甲状腺局部疼痛、吞咽困难、发热、乏力,心慌、手抖等一过性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个别可诱发危象。

6.病人在服用放射性碘后出现放射性甲状腺炎,多于1周左右自行消退,不需处理或用简单的镇痛药。大剂量放射性碘治疗引起甲状腺激素过度释放,呈一过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加重,常由于治疗前准备不充分所致,应对症治疗,症状重者给予镇静、止痛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β受体阻断药如普萘洛尔可用,一般不主张用抗甲状腺药物,此病常常是自限性。但甲亢症状较重或有危象迹象者可使用抗甲状腺药物。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