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如图所示,两个带等量同种电荷的圆环穿于水平放置的绝缘光滑圆杆上,两环通过两根长度均为0.5m的绝缘细线与m=6.0kg的重物相连,整个系统平衡时两环间距为0.6m,如图所示.若不计圆环所受到的重力,求:

(1)每根细线的拉力大小;

(2)每个圆环的带电量q.(k=9.0×109Nm2/C2、g=10m/s2

答案

(1)设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则sinα=

0.3
0.5
=0.6,则得cosα=0.8

以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1所示,由平衡条件得:2Tcosα=mg

得 T=

mg
2cosα
=
60
2×0.8
N=37.5N

(2)以左小环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2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得:库仑力F=Tsinα=22.5N

再由库仑定律得:F=k

q2
r2

则得 q=r

F
k
=0.6×
22.5
9×109
C=3×10-5C

答:

(1)每根细线的拉力大小是37.5N;

(2)每个圆环的带电量q是3×10-5C.

单项选择题 B型题
单项选择题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是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从技法上讲,剪纸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现出所要表现的形象。劳动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趋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具备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其线条细如春蚕吐丝,粗如大笔挥抹。不同的花式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由于剪纸工具简便,材料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着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遍及中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然而真正繁盛起来,却是在清代中期以后,这是由于近代中国城市的崛起。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以剪子铰为主,趣味质朴,都是出自农家妇女之手。剪纸进入城市后,不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要渗入其中,而且千家万户聚居在一起,相效成习,所需颇巨。剪纸艺人为了省工,弃剪用刀,一刀多张,雕镂更加细致,风格转向精巧,艺人也就不止于妇女了。这些民间艺术家创作的目的在于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在于为生活创造美好的形象。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人生的艰辛,但对于世界都寄予了满腔的热情。
新兴的剪纸艺术,切合了现代人的社会心理与审美要求,尤其时下人们期盼富有,剪纸艺术投其所好,契合其心态,注重盼富、图利、求吉和祈安的内涵。画面饱满,不避烦琐,反受欢迎,这也是目前人们的生活要求在审美心理上的反映。此外,新剪纸增加了生肖内容的画面,龙蛇马羊,年年更换,甚至将传统的“马上进宝”图案也改为相应的生肖属相。比如,今年是鸡年,便是“金鸡进财”;明年是狗年,便改成小狗拉着装满财宝的车子跑来,成了“爱犬送宝”。这种生肖剪纸,让人感到既亲切又应时。

中国的剪纸起源于:

A.南北朝

B.汉朝

C.清朝

D.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