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小题1:诗中用一个“      ”字写出迷蒙冷清的特点,以“      ”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2分)

小题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冷清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诗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D.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答案

小题1:笼 近酒家(2分)

小题2:D(2分)

小题1:题目分析:诗歌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描写青的烟雾和惨淡的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水和细沙。用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清幽淡雅的景象,使读诗的我们感觉到一种冷清愁寂的气氛,这也是此时诗人心情的写照。“夜泊秦淮近酒家”是叙事,点明夜泊地点——酒家,并由 “近酒家”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自然洒脱。

点评:一切景语皆情语,有什么样的情就有什么样的景。所以,分析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紧扣住诗人的情感来分析即可。

小题2:题目分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隔江”承上一句“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在歌声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所以D项赏析错了。

点评:本题不难,此诗是名诗,老师讲授过,容易理解。对初中生而言,学会赏析古诗,也是必要的,学生能够粗浅的体会到诗的意境与诗人的情感即可,不作过高的要求。学生平时阅读古诗要用心体会,注意教师的讲解分析,了解诗歌写作背景与作者思想状况对理解诗歌很有帮助。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