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小题(4分)

观沧海(三国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小题1:诗中,作者通过所观之景,表现了大海的         ;接着又通过       ,表现了大海的博大胸怀。(2分)

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诗歌首句交代了诗人观海的地点,显示出“君临天下”的威严气势。

B.“秋风萧瑟”为诗歌平添了一份肃杀之气,吻合曹操“ * * 雄”的形象。

C.诗歌采用动静相衬、虚实结合的写法,既描绘了“景”,又表达了“志”。

D.诗歌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要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答案

小题1:辽阔壮观和生命活力  所想之境

小题2:B

小题1:首先要理解诗歌大意,了解哪些语句写“所观之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大海的壮阔,“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出了大海的生机与活力。写景句后面的句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想像中的景色,是虚写,借此表达了大海的博大胸怀。

点评:诗句的语言较为凝练,首先要把诗句的意思弄懂,这样才能在理解其大意的基础上,对字、词、句子等作赏析和理解。做题时,要根据题干中要求,找到相关的语句,认真揣摩之后得出切题的答案。

小题2:题目分析:“‘秋风萧瑟’为诗歌平添了一份肃杀之气,吻合曹操‘ * * 雄’的形象”的说法是错误的。本诗是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归途中所作,“秋风萧瑟”是写眼前所见大海上的实景,与“ * * 雄”无关。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诗文的大致内容、主题等的基础上,再精读各项涉及到的语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所学的相关知识去判断、去衡量。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