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某旅游团7月下旬准备到西藏地区旅游,旅行社宣传单提示:

①早晚天气较凉,备好外套、棉衣;

②准备遮阳伞、墨镜;

③有心、肺、脑、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或有外伤者不宜去西藏旅游;

④带好雨衣等。

据此完成问题。

1.上述提示与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①—气温日较差大②—空气稀薄,光照强③—海拔高,气压较大④—早晚经常下雨[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西藏旅行途中,旅行团成员可看到该地区的农作物主要分布在[     ]

A.广阔的冲积平原上

B.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

C.水源 较好的绿洲地区

D.山间丘陵梯田上

3.该地区种植的青稞和小麦穗大粒饱的原因是[     ]

A.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B.二氧化碳浓度高

C.气温较低,没有病虫害

D.地势高,降水丰富

答案

1.D

2.B

3.A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及《师说》选段,完成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注释] ①道:学问,道理。   ②庸:岂,难道。     ③其:大概。

(节选自韩愈《师说》)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4分)

(1)无从书以观 (2)礼愈 (3)所以传道、业、解惑也 (4)吾从而

小题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C.古之学者/必有师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小题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小题4:甲文中作者选择“德隆望尊”的“先达”和“硕师”为师,乙文中韩愈认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关于“择师之道”,两位作者都有独到的见解,请结合文段内容和自己的学习经历简要说说你对“择师之道”的看法。(4分)

单项选择题 A3/A4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