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患者,女,42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上腹痛,伴腹泻,大便呈黄色稀水样,2~3次/天,症状可自行缓解,1年内发作约3次。2天前患者再次出现左上腹及脐周隐痛,伴黄色稀水样便,约5次/天,伴恶心、腹胀,无发热及皮疹,排便后腹痛稍有好转。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左上腹、脐周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约8次/分,余未见异常。

提示:血常规检查结果示:白细胞6.8×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42.2%,嗜酸性粒细胞比率21.5%;血生化及淀粉酶正常;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正常;大便潜血阳性,阿米巴、寄生虫结果为阴性。腹部B超未见异常。对该患者的诊断考虑()。

A.溃疡性结肠炎

B.白血病

C.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D.急性胰腺炎

E.消化道出血

F.过敏性紫癜

G.阿米巴痢疾

H.特发性嗜酸性细胞综合征

答案

参考答案:C, E

解析:

2.嗜酸细胞性胃肠炎表现为胃肠道弥漫性或局限性嗜酸细胞浸润,合并外周血嗜酸细胞增多。临床注意与肠道寄生虫感染、特发性嗜酸性细胞综合征、变态反应性疾病、嗜酸性肉芽肿等鉴别诊断。其中特发性嗜酸性细胞综合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超过1.5×10/L,持续半年以上,还伴有心、脑、肾、肺及皮肤等多系统、多器官受累,预后差。本例反复发作,一般状态好,未见明显多器官损害。腹型过敏性紫癜亦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多见于儿童,发病前常有感染史,伴皮肤紫癜,该患者表现不支持。

3.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特征性改变是胃、肠黏膜内、肌层或浆膜层广泛弥漫性或局限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其中诊断依据包括临床表现、病理活检组织检查发现有较多嗜酸细胞浸润(≥15~20个/高倍视野),排除其他引起嗜酸细胞增多疾病。组织细胞学是诊断该病的主要依据,嗜酸细胞浸润可为弥漫性或局灶性,病变可浸润到黏膜、黏膜下,甚至肌层,应多点活检,且大面积深活检对诊断有帮助,以防漏诊。

4.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治疗原则是去除过敏原、抑制变态反应,缓解症状。半数患者可伴有过敏性疾病,对确实或可疑的过敏食物或药物应立即停止使用。过敏史不明确者,可采取序贯法排除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激素对本病有良好疗效,激素用量一般为泼尼松(强的松)20~40mg/d,连用7~14天,之后逐渐减量并小剂量维持治疗。仅对于激素治疗症状不能完全缓解者,可考虑加用硫唑嘌呤。肥大细胞抑制剂可减少组胺、缓激肽等介质的释放,发挥抗过敏作用而起效。在肌层浸润者伴梗阻不能缓解时可考虑手术。

5.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者整个病程良好,为自限性变态反应疾病,可反复发作,长期随访尚未有恶变的有关报道。糖皮质激素对本病有良好的疗效,多数病例在用药后1~2周内症状即可改善,无需长期维持。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