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杜荀鹤的《小松》 一诗,完成小题。(6 分)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时人:指普通的人。凌云:直冲云霄。始道:才说。

小题1:诗的首句是抓住小松的哪两个特点来写的?(2 分)

小题2:诗人出身寒微,虽然年轻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你觉得作者借这首诗讽刺了什么?(2分)

小题3:韩愈的《马说》中有一句与这首诗表达的意思相近,请你默写出来。(2分)

答案

小题1:矮或小、刺头

小题2:讽刺了以身世取人的世俗之人目光的浅陋

小题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小题1:

题目分析:第一句是写小松刚刚从草丛是露出“刺头”,小松才刚刚露出“蓬蒿”的一点点,这是要描写小松的矮小,且梢叶为刺状。

点评:本题不难,诗的内容浅显易懂。此类题首先要对诗歌的信息点作一梳理,抓住重点的“信息点”,看作者重点描写了什么,是如何突出特点的。

小题2:

题目分析:仔细阅读题干介绍的作者身世,再理解“时人不识凌云木”一句的含义,这里的“凌云木”指的是诗人自己,讽刺了世人不识才,见识浅陋以及以地位识人的世俗风气。

点评:本题不难,诗句短小,意义明确。分析某些词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是品析诗歌的方法之一,学习古诗要注意诗歌中一些词语在表达诗意诗情方面的作用。

小题3:

题目分析:在解答第二题的基本义,理解诗歌的含义,再联想到韩愈在《马说》里所写到的埋没人才的的句子。

点评:本题不难,韩愈的《马说》学生很熟悉,易于作答。此题拟题很好,让学生进行知识联想,提醒学生学习时要融会贯通,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

选择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