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三江平原是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冲积形成的低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沼泽分布区。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题。

材料一:黑龙江为中俄两国界河,地广人稀;松花江主要流经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流域内人口、城镇相对密集,经济相对发达;乌苏里江渔业资源丰富,原

生态环境保存较好。

材料二:1976年至2006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图8)。

三江平原地区土壤质量的变化(图9)。

(1)1976年至2006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方式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分)

(2)“三江”中航运价值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三江平原地区土壤质量与开垦年限的关系是_________。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4分)

(4)分析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的自然原因。(6分)

答案

(1)耕地面积扩大,沼泽面积缩小(4分)  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下降,水旱灾害性增多;水土流失加重,土壤肥力下降;气候变干等(6分)

(2)松花江(2分) 主要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稳;沿岸人口和城市较密集;为我国内河航道,便于管理(4分)

(3)开垦年限越久,土壤质量指数越低,退化越严重(2分)  土壤侵蚀的加剧和不合理的耕作制度(2分)

(4)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③夏雨集中,且多暴雨;④土质黏重,且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⑤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6分)(答对任意3点即可,每点2分)

题目分析:(1)直接从图示的耕地和沼泽面积的变化分析即可。沼泽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环境功能,包括涵养水源;调节局部气候;调节河流径流量;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分析,而沼泽地的减少,耕地面积扩大导致的生态破坏可从沼泽的生态功能的减弱分析。(2)河流的航运价值主要从其流量、流量的季节变化、流速和沿岸的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分析。(3)直接根据图示分析,两者呈负相关;即反映了该地区的土地资源长期“重利用,少养护”,故导致了土壤侵蚀、水土流失严重,故导致开垦越久,肥力越低。(4)影响沼泽地的形成可从蒸发量、降水量等气候条件、地形、河流、土壤条件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区域地理的常规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能从图示资料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区域地理概况;影响河流航运、沼泽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区域地理常规考点的知识整理与归纳,学会知识迁移应用。

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