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中国需要精神旗帜,当代中国人需要健康向上的中国梦,而文化强国战略正是托举起这个梦想的大舞台。随着中华文化的旗帜在世界的舞台上高高飘扬,文化强国的梦想正孕育出我们民族新的希望。某校高三学生开设了“文化强国助推中国梦”的主题探究互动。以下是各小组展示搜集到的材料。
小组一:不久前,俄罗斯外交部外交学院院长巴扎诺夫称,俄罗斯外交部外交学院去年招收的90名新生中,有30名把中文作为了专业方向。外国学者对中华文化兴趣盎然,选择汉语作为专业方向的外国学生越来越多,这并不是偶然的、孤立的现象。中文热、中国热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一个个侧面印证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小组二:去年,中国作家莫言捧得了世界文学领域最高奖;中国杂技在国际赛场上叱咤风云,谱写了中国杂技的历史新篇;国产影片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博弈国外大片,《泰囧》创造了以小搏大的票房奇迹,《一九四二》、《白鹿原》也让它们的观众群竖起了大拇指。在厚重的中华文化沃土之上,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激昂奋进的革命文化、争奇斗艳的民族民间文化交相辉映,共同编织着一个美丽的中国梦。
小组三:文化强国的梦想并不是少部分人编织的,而是每一个中国人梦想的叠加。去年,我国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文化单位为城乡百姓提供了更加灵活、便捷的文化服务,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也有望被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小组四:近年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激发了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巨大潜力,文化产业被列入国家产业振兴计划,打造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0多个省区市提出“文化大省”战略,北京、广东、江苏、山东等省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率先超过千亿元,一批总资产和总收入“双百亿”的文化企业成为行业领军。文化产业的日益强大,让我们的软实力硬气起来。
小组五:在回顾一组组靓丽数字的同时,我们也没有忘记那一张张美丽的面孔:“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警卫战士”高铁成„„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以高尚的行为构筑起中华文明的大厦。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请分别阐释各小组选材的理论依据。并总结其各自有关文化强国助推中国梦的措施。(10分)
(1)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促进不同文化交流借鉴,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的软实力(2分)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推动文化创新。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2分)
(3)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应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大文化投入,改善文化设施,关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2分)
(4)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提升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以文化促进经济繁荣和综合国力的提升(2分)
(5)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和重要内容。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 * * 的传统美德,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2分)
题目分析:本题的设问有两个要求,一个是要分别阐释各小组选材的理论依据,一个是要总结其各自有关文化强国助推中国梦的措施。考生要注意审题,不要出现遗漏。材料一的主旨是外国人学习中国文化,这体现的是文化交流——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相对应的措施就是要促进不同文化交流借鉴,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的软实力。材料二的关键句是“在厚重的中华文化沃土之上,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激昂奋进的革命文化、争奇斗艳的民族民间文化交相辉映,共同编织着一个美丽的中国梦。”很明显其强调的是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相对应的措施是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推动文化创新。材料三的主体是“城乡百姓”“ 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这说明了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措施:应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大文化投入,改善文化设施,关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材料四的关键词是“文化产业,所体现的知识点是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措施是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提升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材料五的主体是“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警卫战士”高铁成,这些都是道德模范,体现的是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和重要内容。措施是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 * * 的传统美德,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