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现象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下列物质中选择恰当物质的序号填空:①氯化钠 ②食醋 ③硫酸 ④熟石灰 ⑤活性炭 ⑥CO ⑦甲醇

(1)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溶液,该溶液的溶质是______.

(2)使用铁锅可以有效地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专家建议在炒菜时加入适量的______效果更好.

(3)农业技术人员对某些菜地的土壤进行分析,发现土壤呈酸性,不利于作物生长.你认为应当施用适量的______来改良土壤结构.

(4)用于除去冰霜异味的是______.

(5)饮用假酒引起中毒导致眼睛失明,原因是假酒中含有______.

(6)用煤炉取暖时易发生中毒,主要是由于室内______排放不畅而引起的.

答案

(1)氯化钠常用于配制生理盐水,所以本题答案为:①;

(2)食醋具有酸性,能与铁反应生成易被人体吸收的亚铁盐,所以本题答案为:②;

(3)熟石灰具有碱性,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所以本题答案为:④

(4)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所以本题答案为:⑤;

(5)工业酒精中含有的甲醇有毒,饮用能引起失明,所以本题答案为:⑦;

(6)一氧化碳具有毒性,能引起煤气中毒,所以本题答案为:⑥.

阅读理解与欣赏

复 活

靳天顺

  在敦煌莫高窟的沙漠中旅行时,妻无意中发现了一条通体血红的蜥蝎。其时,这个身长不足十公分、当地人又称作四脚蛇的小生灵,正仰头张口爬伏在一丛荆科植物下,两只小眼炯炯地盯视着一块叶片上一颗欲滴未滴的露珠。

  “好可怜啊!”妻叹息一声,伸出长长的遮阳伞,就要去敲落那颗露珠。

  “不可以!”导游是一位维吾尔族姑娘,她轻声制止了妻。“你好心帮它,但却会害了它。”

  “怎么会呢?”我们一片迷惑。

  “这颗露珠是夜间的湿雾形成的。大家看,方圆几平方公里内仅有这一棵植物,这棵植物上也仅有这四五块叶片,而且仅有这块叶片上有这么一颗露珠。如果敲落它,就会打乱露珠滴落的方位,蜥蝎很难接在口中,这是其一。其二,蜥蝎一旦受到惊吓,定会仓皇逃命。这么大的沙漠,它又能去哪里找第二颗露珠呢!?”

  “那它就这么干等着?”妻惊讶地问。

  “是呀,就这么等着,”导游说,“等待着轻风吹落露珠。”

  “那露珠就一定会滴落在它的口里吗?”

  “应该会的。想必它的爸爸妈妈或它自己就经常在这个地方接饮露珠呢。”

  “万一接不到呢?”

  “起码有百分之五十的把握。即使接不住,明天还可以再接,只要有希望,有期待,生命就可以支撑下去!”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三个小时后,我们从沙漠中原路返回。远远地,我们就看到了那个小生命依然纹丝不动地爬伏在那里,依然张口仰头盯视着那块叶片,但叶片上的露珠哪里去了呢?

  我们凑近一看,天!火辣辣的太阳早把露珠烤干了,即使是那块叶片,也萎缩、衰颓地失去了先前的生机!

  失望、伤心笼罩在了每个人的脸上。妻掏出喝光了的矿泉水瓶,努力地向遮阳伞的伞尖上抖落了几滴水珠,然后轻轻地将伞伸向了蜥蝎。十公分、三公分、一公分,可直到伞尖深入到了口中,蜥蝎一动不动。

  “难道死了?”导游说。

  果真是死了。妻轻轻地把它捏了起来,它依然仰头张口,依然举目向上。“我要把它留作标本。”妻说着,含泪把它放进了矿泉水瓶中。

  但是,半夜间一阵细小的声音把我惊醒了。循声望去,矿泉水瓶中的蜥蝎竟然活了,它四处爬动着,寻找着外出的路径。看来,是瓶中湿润的空气和残留的水珠让它起死回生了。我默默盯视着它,心中却激动、感叹不已。

  翌日一早,我们要乘车离去了。妻轻轻地把瓶子放在地上,任由蜥蝎爬出瓶子,欢快地爬向了沙漠。爬跑中,蜥蝎满身的血红渐渐褪去,很快与沙漠融成了一色。

  望着它愈来愈远、愈来愈小的身影,妻轻声说:“它的生命能长久吗?”“能,一定能。”我说,“它是沙漠的孩子,大自然既然赋予了它生命,就一定赋予了它驾驭生命的能力!”

1.文章的标题“复活”有几层含义?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一段,作者凸现了蜥蝎怎样的形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妻轻轻地把它捏了起来”“妻轻轻地把瓶子放在地上,任由蜥蝎爬出瓶子,欢快地爬向了沙漠。”这两个时刻,“妻”的心情有何不同?联系上下文,作简要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默默盯视着它,心中却激动、感叹不已”结合全文内容谈谈“我”为什么“感叹不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