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幅漫画,分别是今年《半月谈》第七期和2006年第22期的封面,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问题。
材料一:以2006年为例,我国GDP总量达到20.94万亿元,占世界GDP总量的5.5%左右,但为此消耗的能源达24.6亿吨标准煤,约占世界能源消耗量的15%;钢材消费3.88亿吨,约占世界钢材消耗的30%;水泥消耗12.4亿吨,约占世界水泥消耗量的54%。与此同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大型钢铁企业吨钢的可比能耗要高出15%,火电供电能耗要高出20%,水泥的综合能耗要高出23.6%。 ——《产业结构调整的治本之道》
材料二:今年以来,各级环保部门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了建设项目的环评工作,抓住淘汰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有利时机,提高环境准入门槛,控制新的环境污染。(如上图所示)
请问:
1、材料一所反映的情况与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否相违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境保护部门“提高建设项目的准入‘门槛’”体现了我国坚持什么样的基本国策?目前我国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图1所示,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基本国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很显然相悖;②因为这与我国“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一基本国情所要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不相符。这种资源消耗高、浪费大,资源利用率低的状况已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威胁到我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2、①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目前我国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自净能力;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等等;③我们应该刻不容缓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与破坏。充分认识到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因此,我国在经济建设的具体过程中应充分注意节能降耗,防止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