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无色水样的成分进行检验,已知该水样中只可能含有K+、Mg2+、Fe3+、Cu2+、Al3+、Ag+、Ca2+、CO

 2-3
、SO
 2-4
、Cl-中的若干种离子.该小组同学取100mL水样进行实验,向水样中先滴加硝酸钡溶液,再滴加1mol/L的硝酸,实验过程中沉淀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

(1)水样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______,其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

(2)写出BC段所表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由B到C点变化过程中消耗硝酸的体积为______.

(4)试根据实验结果推测K+是否存在?______(填“是”或“否”);若存在,K+的物质的量浓度c(K+)的范围是______.(若K+不存在,则不必回答该问).

(5)设计简单实验验证原水样中可能存在的离子:______.(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答案

该水样为无色溶液,水样Fe3+、Cu2+不存在,依据图象分析加入硝酸钡溶液生成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证明水样中一定含有SO42-,CO32-,又因为Al3+与CO32-发生双水解,CO32-与Ag+、Ca2+、Mg2+发生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存在,所以Al3+、Ag+、Ca2+、Mg2+不存在;n(SO42-)=

2.33g
233g/mol
=0.01mol,n(CO32-)=n(BaCO3)=
6.27g-2,33g
197g/mol
=0.02mol;c(SO42-):c(CO32-)=1:2;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l-,依据电解质溶液中电荷守恒,阳离子K+一定存在;根据电荷守恒得到:0.01mol×2+0.02mol×2+n(Cl-)=n(K+)推知n(K+)≥0.06mol,则c(K+)≥0.6mol/L;

(1)水样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SO42-,CO32-;其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2;

故答案为:SO42-,CO32-;1:2;

(2)BC段所表示反应是碳酸钡溶于稀硝酸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aCO3+2H+=Ba2++CO2↑+H2O,故答案为:BaCO3+2H+=Ba2++CO2↑+H2O;

(3)由B到C点变化过程中依据图象分析软件的碳酸钡n(BaCO3)=

6.27g-2,33g
197g/mol
=0.02mol;消耗稀硝酸物质的量为0.04mol,消耗硝酸的体积=
n
c
=
0.04mol
1mol/L
=0.04L=40ml,故答案为:40ml;

(4)依据电解质溶液中电荷守恒,阳离子K+一定存在;根据电荷守恒得到:0.01mol×2+0.02mol×2+n(Cl-)=n(K+)推知n(K+)≥0.06mol,则c(K+)≥0.6mol/L,故答案为:是;≥0.6mol/L;

(5)可能存在的离子是Cl-,实验设计为:取少量水样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过量升温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待沉淀完全和无气体生成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则原水样中 含有Cl-,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无Cl-存在,

故答案为:取少量水样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过量升温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待沉淀完全和无气体生成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则原水样中 含有Cl-,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无Cl-存在.

阅读理解与欣赏

暗香

       ①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是桂花香吧?”

       ②我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qìn)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③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暗暗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地凋零(líng),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们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④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回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在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就关的,而原来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望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⑤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幽香,然后悄悄地凋谢。

       ⑥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来就如此啊!

1.根据括号里拼音写出汉字。

    (qìn)_______人心脾          凋(líng)________

2.作者在写桂花开放时,有一句十分逼真的比喻,请找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并仿照写一个比喻句。

     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四自然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请简析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两次写了“眼睛湿润了”,请写出来,并说说为什么“湿润”?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用《暗香》为题目有什么深刻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