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地理界线是下列中的          (    )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D.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秦岭—淮河

答案

答案:A

题目分析: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布一致,经过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气候分布的区域差异和界线,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内容的识记。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会意:__________

饮辄尽,在必醉 造:__________ 期:__________

⑶箪瓢屡空,晏如也 晏如:__________

⑷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萧然:__________

2、填空。

  《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代大诗人,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__________》,其中描绘了一个自由、和平、生活幸福的理想境界。有关他不阿谀权贵的“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3、翻译下列短语或句子:

⑴曾不吝情去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中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不慕荣利”与下文“赞语”中的哪句相照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____________”划出文段中写“五柳先生”“生活”的句子。

7、从表达方式看,文段主要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这部分内容与下文的“赞”语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