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春日五首(其一)

【宋】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注]①万丝:指密蒙的雨丝。葬光:雨后初晴的阳光。参差:指层叠的瓦片。②春泪:指雨珠。

小题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概括(3分)

                                                                           

小题2:描摹传神是这首诗的特点。请从最后两句诗中找出一个用得妙的字作赏析。(2分)

                                                                          

答案

小题1:景物:雨丝、浮瓦、芍药、蔷薇(任意写出两种即可给2分);画面:雨中春光图(雨后初晴图)(1分)。

小题2:(任选1个赏析即可)

①“含”字形象地刻画出雨后芍药的娇弱状态,表达了诗人的爱花惜花之情。

②“卧”字形象地刻画出雨后蔷薇的娇弱状态,表达了诗人的爱花惜花之情。(3分)

小题1:

题目分析:一一点出诗中的景物,用短语概括景物的画面。

小题2:

题目分析:所谓“最妙的一个字”,即指“练字”,指某一字在写景表意上有独特的效果,这类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比如“以动写静”和“比喻拟人”,本诗中的“含”“卧”就是拟人写法。

单项选择题

深虑论


(明)方孝孺
虑天下着,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可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住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皆出于所备之外。
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夷狄。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病于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用,非法术乏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 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矢眷其德,若慈母乏保赤子而不恶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祸常发于所之中
忽:疏忽
B.汉秦之孤立
惩:惩罚
C.思之详而备之
审:周密
D.岂于活人
工:善于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