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872年8月11日,农历七月初八,一批年龄在10岁到15岁的少年,在 上海登船出发,目的港是旧金山。从1872年到1875年,大清王朝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官费留学生,远涉重洋,踏上美国的土地。……这原本是清政府设立的一个长迭15年的留学计划,但是进行到第10年,终因遭到反对,半途夭折,功亏一篑。
材料二 据国家教委公布的数字,80年代以来,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累计愈30万人。
材料三 2004年4月28日国务院 * * 温 * * 接受了《爱尔兰时报》助理总编唐纳荷的采访时说到:“中国在爱尔兰有一位亲密的朋友叫萧伯纳,他说过:‘我们是朋友,如果你给我一个苹果,我给你一个苹果,那么每个人最后得到的只是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你给我一种思想,我也给你一种思想,那么我们都得到两种思想。’开放、学习会使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1)材料一中提到的派留学生出国深造一事是中国近代史上哪次重大运动中的举措?
(2)清政府为何派青年才俊出国学习?中途为何又召回?对此你有什么感受?
(3)材料二中的数字说明了什么?
(4)读完整段材料后,你是如何理解“开放、学习使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的。
(1 )洋务运动。
(2 )为了办理洋务的需要,培养工程、机械、铁路、军事等方面的专业人 才。中途召回是因为当初派幼童出国学习只想让他们学习知识、科学而不想让他们接受西方的思想。当发现幼童们的思想和行为都发生了令他们惊愕的变化时,于是就勒令召回。清政府的这项留学计划虽最终因顽固派的破坏而中途夭折,但毕竟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举措。留学计划的夭折也再次证明了封建统治阶级顽固派的封闭、无知和落后。
(3 )材料二中数字说明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举国上下,重视知识、尊重人才,深刻意识到“知识就是生产力”,而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又为我们的开放,为求学的学子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4 )中国的近代化走过了一个艰难的历程,从那时向国门外迈出的第一步,到现在走向世界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我们毕竟在痛苦中进步了。历史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绝不能孤立于世界之外,而它的发展和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开放、学习,学习一切人类优秀的文化为我所用。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