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图

材料二:下表分别是M地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及经济、环境效益比较表。

(1)图中M、N两地比较,受寒潮影响较小的是____地,试分析原因。(8分)

(2)材料二中M地的A、B两种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中,你认为_____种方案更合理,试依据材料说出理由。(8分)

答案

(1)N地(2分)1地处南岭南侧,位于冬季风背风坡(2分);

2距海近,冬季气温较高(2分);

3纬度低,相对温暖(或距冬季风源地较远,受冬季风影响小)(2分)。

(2)方案B(2分)  原因是:M地为山地丘陵(江南丘陵)地区,方案B土地利用结构更为合理(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垂直差异,发展立体农业)(2分);有利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2分);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2分)。

题目分析:

(1)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和政区位置可判断N附近的山脉是南岭,寒潮是来自北方的强冷空气,快速南下而形成的。从季风活动看,M地处南岭北侧,冬季风受南岭阻挡造成冷空气聚积,受寒潮影响较大,N地处南岭南侧,位于冬季风背风坡,受南岭阻挡,受寒潮影响较小;从纬度位置看,N地纬度低,离冬季风源地较远;从海陆位置看,N地接近海洋,受海洋影响较大,而冬季海洋比同纬度陆地气温高。

(2)该题可以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方面来分析。M地处我国江南丘陵,地形以低上丘陵为主,方案A结构不合理,耕地比重达62.3%,势必会陡坡开荒,引起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方案B土地利用结构更为合理,丘陵山区适合发展多种经营,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方案B耕地比重相对较小,林地草地比重较大,与山区地形相适应,植被覆盖率提高,有利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从经济、环境效益比较表中可以看出,B方案环境效益明显(土地侵蚀量、地表径流量减少),长远看经济效益更好(6年后每亩年收入大大增加),B方案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