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降水量线分布图。
材料二、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海拔高度在1640—3900米之间。2013年7月22日7时45分,甘肃定西南部发生了6.6级地震。
(1)描述图示区域内降水空间分布特征。(6分)
(2)分析说明图中甲乙两地间自然景观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6分)
(3)定西地震后,当地政府发布公告,要求各地特别注意防范泥石流和滑坡等次生灾害。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请你为定西市政府发布的公告进行论证。(10分)
(1)(共6分)年降水总量空间差异大(2分);其中南部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中部、北部地区在400——600之间,西北部小于200毫米(2分);降水空间分布具有由南向北和由东向西逐渐递减的规律(2分)。
(2)(共6分)甲地距海近,降水量多(约600毫米),乙地距海远,降水量少(在100毫米以下)(2分);由甲到乙降水量逐级减少(2分),因此自然景观应体现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2分)。
(3)(共10分)本次地震震级大,破坏力强(2),导致大量山体岩石破碎,土体松散(2分);当地地势起伏大(2分);且降水量较多,降水集中在夏季(2分)。地震后,破碎的岩体和松散的土体极易坠落、崩塌,滑坡等,尤其是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泥石流灾害(2分)。
试题解析:
(1)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在于学生对图中等降水量线的分析,明确等降水量线的值及其分布的地区。
(2)地域分异规律分为纬度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图中甲、乙点大致同纬度,但东西有别,故为经度地域分异规律——甲地在东,乙地在西,所以甲地受海洋的影响较大,降水量较多。
(3)结合材料,论证公告的正确主要从降水量和地形地质条件考虑,地形地质条件:海拔高,且地势起伏大,同时由于地震的影响,岩体破碎,土质疏松;降水量:地震发生在夏季,该地降水量集中在夏季;所以综上,大量的降水和破碎的岩石易导致此生地质灾害——泥石流和滑坡。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与防治、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中国区域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