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模行于中土,中国向用之器械,不敌彼等,是以受制于西人。居今日而曰攘夷,曰驱逐出境,因虚妄之论,即欲保和局守疆土,亦非无兵而能保守之也。……士大夫囿于章句之学,而昧于数千年来一大变局,狃于目前苟安,而遂忘前二三十年之何以创钜而痛深,后千百年之何以安内而制外,此停止轮船之议所由起也。臣愚以为国家诸费皆可省,惟养兵设防练习枪炮制造兵轮之费万不可省。求省费则必摒除一切,国无兴立,终不得强矣。 ——摘自李鸿章同治十一年五月 《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撒折》
材料2 李鸿章所以为一世俗儒所唾骂者以洋务,其所以为一世鄙夫所趋重者亦以洋务,吾之所以重李贵李而为李惜者以为洋务。谓李鸿章不知洋务平?中国洋务人士,吾未见有其比也。谓李鸿章真知洋务乎?何以他国以洋务兴,而吾国以洋务衰也?吾一言以断之,则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以为洋人之所务者,仅于如彼云云也。 ——摘自梁启超《李鸿章传》
请回答:
(1)材料1中“士大夫”是指当时社会哪一阶层?“数千年来的一大变局”“前二三十年”之“创钜而痛深”所指何事?对作者所认识的中国“受制于西人”的原因应该怎样分析?
(2)材料2的主张比材料1的主张有何进步?又有何局限性?
(1)指封建顽固派。指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作者认为中国“受制于西人”的原因是“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中国向用之器械,不敌彼等”,这说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即武器落后是一个原因。但作者不可能认识到中国“受制于西人”的根本原因,即中国的社会制度落后于西方,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挡不住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2)材料2中作者认为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不懂得外国除了武器比中国先进,还有更深层的“国务’即:政治制度、思想意识等比中国进步。这正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比洋务派高明之处。但由于作者阶级局限,也不可能提出根本解决中国问题的主张,他提倡的“国务”仅是自上而下的改良,实行君主立宪,这并不能使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富国强兵的道路。
本题从洋务派和维新派对中国社会的分析立意,考查学生对洋务派和维新派救国尝试
的进步性和局限性,需要注意的是本题考查的内容虽是最基础的,但结合本题设问,却必须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在回答(1)时,对第一问中“士大夫”,必须还原到材料中去认识,而不能仅据材料作者李鸿章而判断为洋务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