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现代化是社会变迁的一种类型,从历史角度来说,它是18世纪以来工业革命以及政治变革的长期结果,变革促使一些国家进入国际领先地位,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模仿和赶超的进程。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各国在实现现代化的方式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出现了多种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我国的近代化是以什么事件作为开始的标志?(1分)结果如何?(1分)导致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2)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模式有何特点?(1分)对它应如何评价?(2分)

(3)在1956—1966这十年中,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作了哪些探索?(3分)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的改革中有哪些主要的转变?(4分)

答案

(1)事件:洋务运动(1分)  结果:破产(或失败)(1分)

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1分)

(2)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1分)

评价:这种体制与苏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基本适应,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成就就是在这种体制下取得的。但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后来更多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2分)

(3)探索:1956年在中共八大上,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1分)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掀起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分)1960年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分)

(4)转变: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改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的体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答到其中四点即可)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