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1月11日至2月6日,国务院 * * 温 * * 在 * * 先后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听取社会各界的认识、意见和建议。座谈会上,来自各级各类学校校长代表,教育专家、学者,大、中学生及学生家长代表,教育管理系统负责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上述材料体现了(   )

①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②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③公民通过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④公民通过舆论监督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

答案

答案:D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墨子》

材料二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卫青少时尝为平阳公主家骑奴……元光六年(前129年),拜车骑 * * 北击匈奴有功,赐爵关内侯。 ——《史记》

材料三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日:“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材料四 “古往今来科举考试一再起死回生的历史说明: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人情社会,人情与关系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防止人情的泛滥,使社会不至于陷入无序的状态,中国人发明了考试,以考试作为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秩序的调节阀。悠久的科举历史与普遍的考试现实一再雄辩地证明,考试选才具有恒久的价值。”  ——刘海峰《科举学导论》(2005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材料二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及制度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实行科举制度的出发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中“中国就是一个人情社会”的历史根源是什么?该材料认为“科举考试一再起死回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