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胡杨,又称胡桐。树高15~30米,能从根部萌生幼苗,能忍受荒漠中干旱的环境,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据统计,世界上的胡杨绝大部分生长在中国,而中国90%以上的胡杨又生长在新疆的塔里木河流域,且呈沿河流分布的特点。
甲图为我国塔里木盆地示意图,乙图为喀什地区的降水统计资料,丙图为甲图中沿AB线胡杨密度的变化示意图。
(1)指出喀什地区的主要自然带类型,并分析原因。(6分)
(2)分析图示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6分)
(3)描述沿AB线胡杨密度的空间变化特征,并分析这一特征的形成原因。(6分)
(4)博斯腾湖东西长55千米,南北宽20千米,平均水深为7.5米,是西北内陆最大的淡水湖。该湖是向塔里木河下游输水的主要水源地。你认为是否应该将博斯腾湖湖水输向塔里木河下游?说明理由。(6分)
(1)温带荒漠带。(2分)成因:地处内陆,距海遥远。周围被高山环绕,水汽难以进入,终年降水少,气候干旱,植被稀少。(6分)
(2)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及山地降水为主;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较小;冬季有结冰期。(6分)
(3)离河流越近,胡杨林的密度越高。(2分) 形成原因:塔里木河干流的河水向两岸渗透,离河流越近,地下水补充越多,地下水位越高,越有利于胡杨的生长、 离河流越远,地下水位越低,胡杨密度越低。(4分)
(4)不应该。 博斯腾湖地处干旱区,降水补给少;向外输水会导致湖泊面积缩小,湖区生态环境恶化。(或应该。 利于塔里木河下游两岸地下水水位抬升;地下水的矿化度降低;干流沿岸的植被得以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加;沙地面积缩小;空气湿度增加,气候变得湿润。)(6分)
题目分析:
(1)根据经纬度判断,喀什地区地处内陆,距海遥远。结合图例可以看到,周围被高山环绕,水汽难以进入,终年降水少,气候干旱,植被稀少。结合材料可知,自然带属于温带荒漠带。
(2)水文特征要从,水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补给水源等方面考虑,图示区域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及山地降水为主。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较小,有断流现象,汛期在夏季,冬季有结冰期。
(3)读丙图,根据图中数值判断,离河流越近,胡杨林的密度越高。森林是耗水量大的植被,塔里木河干流的河水向两岸渗透,离河流越近,地下水补充越多,地下水位越高,越有利于胡杨的生长,胡杨密度大。离河流越远,地下水位越低,水源不足,所以胡杨密度越低。
(4)这是一道发挥题,言之有理就对。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博斯腾湖地处干旱区,降水补给少,向外输水会导致湖泊面积缩小,湖区生态环境恶化。所以不应该。
从下游地区发展的角度分析,向下游输水利于塔里木河下游两岸地下水水位抬升,地下水的矿化度降低。干流沿岸的植被得以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加,沙地面积缩小,空气湿度增加,气候变得湿润。所以说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