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在下列物质的溶液中,先后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和足量的稀硝酸后,仍有沉淀的是(  )

A.氯化铜

B.盐酸

C.氯化铁

D.硫酸铜

答案

A、在氯化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但是氢氧化铜能被稀硝酸溶解,故A错误;

B、在盐酸加入氢氧化钡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但没有沉淀生成,故B错误;

C、在氯化铁溶液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会生成氯化铁沉淀,但是氢氧化铁能被稀硝酸溶解,故C错误;

D、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会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能被稀硝酸溶解,仍能看到沉淀,故D正确.

故选:D.

问答题

[背景材料]

某医院门诊楼,位于市中心区域,建筑面积28326m2,地下1层,地上10层,檐高33.7m。框架剪力墙结构,筏板基础,基础埋深7.8m,底板厚度11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抗渗等级P8。室内地面铺设实木地板,工程精装修交工。2008年3月15日开工,外墙结构及装修施工均采用钢管扣件式双排落地脚手架。

事件一:2008年6月1日开始进行底板混凝土浇筑,为控制裂缝,拌制水泥采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混凝土浇筑后10h进行覆盖并开始浇水,浇水养护持续15d。

事件二:工程施工至结构4层时,该地区发生了持续2h的暴雨,并伴有短时六七级大风。风雨结束后,施工项目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对现场脚手架进行检查验收,排除隐患后恢复了施工生产。

事件三:2008年9月25日,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检查项目施工人员三级教育情况,质询项目经理部的教育内容。施工项目负责人回答:“进行了国家和地方安全生产方针、企业安全规章制度、工地安全制度、工程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四项内容的教育。”为此受到了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严厉批评。

事件四:室内地面面层施工时,对木搁栅采用沥青防腐处理,木搁栅和毛地板与墙面之间未留空隙,面层木地板与墙面之间留置了10mm缝隙。

[问题]

事件三中,指出不属于项目经理部教育的内容,项目经理部教育还应包括哪些内容?

问答题 简答题

背景资料: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标准厂房建筑,高两层,无地下室,框架柱柱距7.6m。通过公开招标程序,某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参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3--0201)签订的承包合同部分内容如下:

工程合同总价2100万元,工程价款采用调值公式动态结算;该工程的人工费可调,占工程价款的35%;材料有4种可调:材料1占5%,材料2占15%,材料3占15%,材料4占10%。建设单位在开工前向承包商支付合同价的15%预付备料款,主要材料及构配件金额占合同总额的65%。竣工前全部结清。

开工前,施工单位制定了完整的施工方案,采用预拌混凝土,钢筋现场加工,采用覆膜多层板作为结构构件模板,模架支撑采用碗扣式脚手架。施工工序安排框架柱单独浇筑,第二步梁与板同时浇筑。施工过程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结构设计按最小配筋率配筋,设计中有采用HPB235级φ12mm钢筋,间距200mm。由于当地建材市场HPB235级直径12mm钢筋被淘汰,施工单位征得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同意后,按等强度折算后,用HRB335级直径12mm(间距250mm)的钢进行代换,保证整体受力不变,并按此组织实施。

事件二:二层梁板施工阶段天气晴好,气温16~27℃。梁板模板安装拼接整齐、严密并验收完毕后,进行钢筋的安装,且钢筋绑扎经验收符合规范要求。在混凝土浇筑前,用水准仪抄平,保证每一构件底模表面在同一个平面上,无凹凸不平问题,开始浇筑混凝土,并现场制作混凝土试件。浇筑完毕20h覆盖并浇水养护。1od后从标准养护室取出一组试件送检试压,其强度达设计强度的80%,施工单位认为已超过设计强度75%,向监理提出拆除底模与架体支撑的申请。

事件三:某分项工程20%的工程量改变质量标准,采用其他做法施工,在合同专用条款中未对该项变更价款有约定。施工单位按变更指令施工,在施工结束后的下一个月上报工程款申请的同时,还上报了该设计变更的变更估价申请,监理工程师不同意变更估价。

事件四:合同中约定,根据人工费和四项主要材料以及价格指数对总造价按调值公式法进行调整。各调值因素的比重、基准和现行价格指数如下表所示:

竣工结算时,施工单位按调值公式法重新计算实际结算价款。

指出事件一中的不妥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