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默写题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15分)

(1)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

(2)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

(4)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5)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6)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                        。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7)《木兰诗》中形容北方苦寒,极言军旅生活艰辛的诗句是:

                                    ,                                   。

答案

1)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2)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3)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4)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5)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6)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7)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题目分析:名句名篇默写是近几年中考的常考题,考查方式多为填空。从内容上看,这些名句名篇,或是揭示了人生哲理,或是反映了生活的真谛,或是描绘了人物的情貌,或是表现了事物的真相,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这里注意“窥”“渝”“篁”“柝”等字的书写。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的题。

  在一种特殊优惠的保护之下,吸收着廉价劳动力的滋养,在中国的东洋厂飞跃地庞大了。单就这福临路的东洋厂讲,光绪二十八年三井系的资本家收买大纯纱厂而创立第一厂的时候,锭子还不到两万,可是三十年之后,他们已经有了六个纱厂,五个 布厂,二十五万个锭子,三千张布机,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万元的资 本。美国一位作家索洛曾在一本书上说过 ,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那么,我也这样联想,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

  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

1.第一段的前半部分列了大量的数据,对其作用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从全文看,这是一段插叙材料,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对带工老板对包身工的残酷剥削进行了揭露 。

B.从全文看,这里是倒叙,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 ,揭露了带工老板对包身工的残酷剥削。

C.从全文看,这是一段插叙材料,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揭露了帝国主义利用包身工获得了巨额利润,点明这是帝国主义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工人的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

D.从全文看,这里是倒叙,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揭露了帝国主义利用包身工获得了巨额利润,点明这是帝国主义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工人的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

2.对第一段中加横线句子的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里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指出了帝国主义的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工人阶级的尸骨之上的,“尸首”“冤 魂”等词语使得这种揭露更生动,更触目惊心。

B.这 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指出了帝国主义的原始积累是建立在 工人阶级的尸骨之上的,“尸首”“冤魂”等词语使得这种揭露更生动,更触目惊心。

C.这里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指出了帝国主义的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工人阶级的尸骨之上的,“尸首”“冤魂”等词语增添了文章的诗意。

D.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指出了帝国主义的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工人阶级的尸骨之上的,“尸首”“冤魂”等词语增添了文章的诗意。

3.对第二段文字表达效果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段整句,通过反复、排比、借代等修辞手法,概述了包身工一天的 工作 ,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慨和对包身工的 关切与同情。

B.这是一段散句,通过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概述了包身工的工作,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慨和对包身工的关切与同情。

C.这是一段整散结合的话,通过反复、排比、借代等修辞手法,概述了包身工的工作,形象 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表达了作者对这 种罪恶制度的愤慨和对包身工的关切与同情。

D.这是一段整散结合的话,通过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概述了包身工一天的工作,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 动,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慨和对包身工的关切与同情。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