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4分)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 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 江山此夜寒。

10.阅读上面的诗歌,回答问题。(4分)

小题1:有人认为“飞月向南端”中“飞”用得极好,请你作简要赏析。(2分)

                                                                                         

小题2:诗歌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

小题1:(1)(2分)一个“飞”字,既是说明时间的推移,(1分)也暗示诗人伫立凝望时产生的聚散匆匆之感。(意思对即可)(1分)

小题2:(2分)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后的孤寂(1分)怅惘(1分)或凄凉之情。

小题1:

题目分析:古人写作诗歌讲究对字的推敲,所以有“炼字”“诗眼”之说。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

小题2:

题目分析: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这里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后的孤寂怅惘或凄凉之情。

单项选择题
不定项选择

被告人:李某,男,24岁,某集体企业职工。   自2001年冬开始李某沾染上赌博恶习,经常与同事或邻居在家中打麻将赌钱。2002年2月2日李打麻将输了钱,等朋友散去后已是夜里两点,遂产生了盗窃念头,想把在牌桌上输掉的钱补回来,凌晨三时许,李走出家门寻找作案机会,发现一小商店无人看管即撬开窗户爬入室内,盗走方便面,香烟,皮手套,皮夹克和少许现金,所窃财物价值和现金共计人民币2 100元,李于次日被公安机关抓捕归案。   检察机关对此提起公诉后,人民法院一审以盗窃罪判处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李不服判决提出上诉,其理由是:原判决对部分赃物认定的数额偏高,量刑过重。第二审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李某所盗窃的赃物,经重新核定价值发现,其数额并非偏高而是偏低,数额应当为2311元,因此,原判决实际少认定211元,第二审人民法院认为:第一审认定的赃款价值虽然偏低,但尚未影响到李某的定罪量刑,原审对李的定罪,量刑是正确的。二审法院在更正了赃物的实际价值和盗窃总数额后,裁定驳回了李某的上诉,维持原判。  如果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后改判加重了被告李某的刑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二审人民法院违反了上诉不加刑原则

B.二审人民法院没有违反上诉不加刑原则

C.如果检察提起抗诉,法院应遵循上诉不加刑原则

D.如果李某的近亲属提起上诉,而检察院未提出抗诉的,法院应遵循上诉不加刑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