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请根据你所学的民事诉讼法知识和相关社会背景知识,深人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答题要求: (1)在分析、比较、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观点并运用法学知识阐述理由。 (2)说理清楚,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表达准确。 (3)字数不少于500字。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答案及解析] 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维护双方当事人诉讼地位的平等性,原、被告应该享有相同或者相对应的诉讼权利,承担相同或者相对应的诉讼义务,应该保证他们站在平等的立场上以平衡的辩护武器进行对抗。我国缺席判决制度中规定原告缺席可以按撤诉处理,而被告就要缺席判决,这确实违反了民事诉讼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的原则,因为在我国,原告在撤诉或者按撤诉处理之后完全可以在诉讼时效之内在此起诉,没有任何限制条件,原告为了逃避败诉就缺席,被告却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准备诉讼,却无法得到补偿,这对其非常不利。 然而,无论对于原告还是被告来说,是否参加民事诉讼都是当事人对自己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的处分,私法自治的原则要求法官尊重当事人的选择,不应过多干预,所以在原告缺席的时候对其适用缺席判决也是不科学的。建议,为了改善上述情况给被告带来的不利境遇,可以采取其他办法挽回被告的损失,比如说让恶意逃避诉讼的原告承担被告因为准备诉讼付出的金钱损失,而且对于原告再次起诉的,应该限定一些条件,比如起诉有时间间隔和次数上的限制等。这样既不会侵犯原告的处分权,也平衡了原、被告之间的利益格局,体现了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双方的平等保护。 我国的缺席判决制度规定得粗糙而简单,早就面临改革,本题考查的就是考生对于立法上如何保护当事 * * 益的分析能力。可能回答的观点有很多种,只要可以自圆其说皆可。不过参考答案:提出的是一种不偏激的变通做法,因此最有可能得到高分。[考点] 对缺席判决的制度的理解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铸造,方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来抹杀”,而是“利泽长久”。并请分析近代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试图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改造中国却没能“真实发生相当作用”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1832年,议会下院中土地利益的代表489人次,而工业、商业和金融业利益的代表248人次,工业企业家的代表只有44人次。1852年,下院中土地所有者和工矿主双方代表各为442人次和122人次。——沈汉《英国近代国家是怎样形成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议会出现了哪些新变化?反映了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对美国《独立宣言》的介绍,在辛亥革命时期外国史的介绍和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期间,《独立宣言》曾五次全文发表,在国内广为流传。1901年5月10日,刊发《美国独立檄文》,这是在中国最早全文介绍美国《独立宣言》……1911年11月21日,《民国报》创刊号刊发了《美利坚民主国独立文》……——摘自《北方论丛》

(3)结合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和《独立宣言》在二十世纪早期的中国引起强烈反响的原因。并根据材料二、三谈谈你对民主政治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