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在研究性学习中,某实验小组进行了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探究.有三位学生设计了以下三种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1)写出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甲同学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在圆底烧瓶中加入20mL 6mol/L HNO3和2g薄铜片,在反应开始时,可观察到水槽内的导管中水面先慢慢上升到一定高度,此后又回落,然后有气泡从导管口冒出.试说明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_.

(3)乙同学将甲的实验进行了改进,采用了图2装置进行实验.

①在实验中,要使B中的气体始终保持无色,其操作是______.

②如果开启a和c,关闭b,装置里液面上空间的体积为VmL,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实验在标准状况下进行,全部氧气通过反应转化为硝酸;实验开始时加入的铜为mg,实验完毕后剩余的铜为ng,所得溶液体积也是VmL.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

(4)丙同学采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将活塞打开,从U形管的长管口注入稀硝酸,一直注到U形管短管中充满液体时,立即关闭活塞.铜与稀硝酸开始反应产生NO气体.

①当______时反应、自动停止,在______处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

②为了证明Cu与稀HNO3反应生成的气体是NO,而不是N2,需要的简单操作是______.

③图3装置与图1、图2装置相比,优点是______.

答案

(1)金属铜能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即3Cu+8HNO3=3Cu(NO32+2NO↑+4H2O,

故答案为:3Cu+8HNO3=3Cu(NO32+2NO↑+4H2O;

(2)根据一氧化氮易和氧气反应的性质,可以得出:由于反应开始时产生的NO与烧瓶内空气中O2作用生成NO2,NO2溶于水并与水反应使装置内气压减小,水倒吸入至一定高度后,当烧瓶中的氧气全部消耗后,生成的NO排出导管口,即有气泡产生,

故答案为:由于反应开始时产生的NO与烧瓶内空气中O2作用生成NO2,NO2溶于水并与水反应使装置内气压减小,水倒吸入至一定高度后,当烧瓶中的氧气全部消耗后,生成的NO排出导管口,即有气泡产生;

(3)①一氧化氮不和氧气结合的途径是先关闭a,开启b和c一段时间,再关b开a,

故答案为:先关闭a,开启b和c一段时间,再关b开a;

 ②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硝酸的反应为:4NO+3O2+2H2O=4HNO3,设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为x,则

4NO+3O2+2H2O=4HNO3

4    3          4

  

V×21%
22.4
     x

3
21%V
22.4
=
4
x
,解得x=0.0125Vmol,根据c=
n
V
,则硝酸的浓度是0.0125mol•L-1,故答案为:0.0125mol•L-1

(4)①硝酸与铜丝脱离接触时,反应即刻停止,此时在U形管短管上部(或U形管左管上部)察到无色的NO气体,

故答案为:硝酸与铜丝脱离接触;U形管短管上部(或U形管左管上部);

②一氧化氮极易和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但是氮气不具有此性质,所以可以再将分液漏斗的活塞慢慢打开,如果在分液漏斗中观察到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则证明Cu与稀HNO3反应生成的气体是NO,而不是N2

故答案为:再将分液漏斗的活塞慢慢打开,在分液漏斗中观察到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③图3装置与图1、图2装置相比,能探究出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物为NO,此外还可以验证NO被氧化成NO2的过程,

故答案为:能探究出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物为NO,且可以验证NO被氧化成NO2的过程.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