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①用乙醇和浓硫酸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②用NaOH溶液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   ③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的少量SO2 

④用加热的方法提取NH4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碘  ⑤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⑥用米汤检验食用加碘盐中含碘 

⑦用溴水鉴别直馏汽油与裂化汽油.

A.①⑤⑦

B.②③⑦

C.①②④⑤

D.②③⑤⑥

答案

①乙醇和乙酸的反应为可逆反应,用乙醇和浓硫酸不能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并引入了新的杂质,故①错误;

②苯中混有苯酚,加入NaOH后生成可溶于水的苯酚钠,然后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②正确;

③亚硫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可除去SO2,故③正确;

④氯化铵加热易分解,冷却后又可生成氯化铵,碘加热时易升华,冷却后又生成碘固体,不能用加热的方法分离,故④错误;

⑤根据萃取时萃取剂的选择应符合下列条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要大;萃取剂与原溶剂不相溶;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酒精能与水互溶,故⑤错误;

⑥米汤中含有淀粉,可用淀粉检验单质碘,但不能检验碘盐,因碘盐中的碘以碘酸钾的形式存在,故⑥错误;

⑦不饱和烃中含有C=C键,能与碘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溶液褪色,故⑦正确.

故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②③⑦.

故选B.

单项选择题 共用题干题

患者男性,57岁,因“反复咳嗽、咳痰、气喘20余年,加重伴间断发热20余日”来诊。患者20年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气喘未予重视,此后上述症状每遇冬春季节或受凉后反复发作,给予抗炎、平喘治疗后好转。20日前受凉出现咳嗽、咳黄痰(量少不易咳出),伴发热,体温最高38℃,无寒战,乏力明显,自服“感冒药、罗红霉素”等药物后症状未减轻,反呈进行性加重,活动后出现气喘,并于痰中带少量鲜血来就诊。就诊前1日胸部X线片:双中下肺野纹理增多、模糊呈间质性改变,右中肺不规则模糊影,双上肺透亮度增加,右上肺及肺尖呈包裹性改变,其内可见液平,右侧膈胸膜粘连;血常规:白细胞20.84×109/L,中性粒细胞0.8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正常。门诊以“右侧液气胸,双肺间质纤维化并感染”收入院。患者吸烟40余年(每日3包),饮酒20年(每月250g)。查体:体温37.6℃,脉搏102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100/70mmHg(1mmHg=0.133kPa);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大量湿啰音。初步诊断:双肺间质纤维化并感染,右侧肺脓肿?右侧空洞型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给予二羟丙茶碱平喘,氨溴索化痰,抗菌治疗给予左氧氟沙星,1日后调换为莫西沙星加三联抗结核药(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治疗。

如果患者的痰培养结果为铜绿假单胞菌,使用喹诺酮类联合氨基糖苷类或β内酰胺类进行治疗,首选的喹诺酮类药物是()

A.诺氟沙星

B.莫西沙星

C.左氧氟沙星

D.环丙沙星

E.氧氟沙星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