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关于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历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李鸿章:“西洋水陆兵法及学堂造就人才之道,条理精严,迥非中土所及”、“综横各实,洋学实有逾华学者。”倭仁:“(西方)无论偏长薄技不足为中国师,即多才多艺、层出不穷,而华夷之辨不得不严,尊卑之分不得不定。”
(1)请比较二人观点的不同。(4分)

材料二

孙中山:“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便是主张民权的大同世界……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又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说中国不适宜民权的,这种见解实在是错误。依我看来,中国进化比较欧美还要在先,民权的议论在几千年以前就老早有了。”陈独秀:“西洋之民主主义乃以人民为主体……所谓民视民听,民贵君轻,所谓民为邦本,皆以君主之社稷为本位。此等仁民、爱民、为民之民本主义,……皆自根本上取消国民之人格,而与以人民为主体,由民主主义之民主政治,绝非一物。……以古时之民本主义为现代之民主主义,是所谓蒙马以虎皮耳,换汤不换药耳。毋怪乎今日之中国,名为共和而实不至也。”
(2)请结合历史背景,谈谈你对二人观点的认识。(8分)

(3)从上述材料中,反映了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哪些特点。(4分)

答案

(1)表面上看,前者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和教育,后者反对学习西方。从本质上看,前者认识到了西方文明比中国先进,后者仍是妄自尊大,藐视西方文明。(4分)

(2)孙中山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中国适合实行民主政治,这为开展民主革命创造了舆论条件;但他混淆了古代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民本主义与民主主义)。

陈独秀认为传统的儒学成为了封建专制的思想工具,不利于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因此对孔孟的民本思想进行了揭露,指出其实质上是以君主为本,与以人民为主体的民主思想截然不同。(8分)

(3)从学习西方科技,到学习西方民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中国近代思想是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碰撞交融中发展。(4分)

题目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比较简单。从材料“西洋水陆兵法及学堂造就人才之道,”“综横各实,洋学实有逾华学者”可以看出李鸿章已经认识到西方文明比中国先进,要求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教育;从材料“(西方)无论偏长薄技不足为中国师”可以得出倭仁反对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教育。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材料理解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陈独秀都通过自己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对民主的理解,结合这些言论的背景,可以使我们认识两人发表这些言论都是为了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概括总结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从倭仁反对西学到李鸿章学习西方科技,再到孙中山学习西方民主制度,再到陈独秀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这样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碰撞交融。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