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实践需要自信,自信源于自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材料中,陈独秀认为近代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各阶段的突出表现。(6分)
材料二十八大以来中 * * 党对于发展道路、社会制度、指导思想表现出高度自觉和自信,习 * * * * 在主持中 * * 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讲到:
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中国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我们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将坚定不移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
——《人民日报》(2013年1月29日)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年中国提出和平发展道路的国际背景,各举一项史实说明“共同发展”是鉴于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哪些教训、“多边贸易体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中国将如何参与“全球经济治理”。(6分)
(3)针对材料一倡导的“觉悟”与材料二体现的自信,谈谈你的认识。(2分)
(1)阶段:学术觉悟;政治觉悟;伦理觉悟。(3分)
表现:学术觉悟——林则徐、洋务派“师夷长技”(或答“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尤其是军事科技。政治觉悟——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伦理觉悟——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思想解放和民族觉醒。(3分)
(2)国际背景:两极格局结束,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加强;第三次科技革命广发展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3分)教训:明清时期的中国实行闭关锁国,脱离世界潮流,走向衰落;西方国家通过殖民掠夺,自身完成工业化,但造成亚非拉地区落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以邻为壑转嫁危机。(1分)建立:1947年一些国家缔结关税及贸易总协定。1995年成立世界贸易组织。(1分)
参与: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加入WTO;在联合国有关机构的活动;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事务;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1分)
(3)认识:材料一的觉悟是外国文明影响的结果,材料二的自信则建立在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基础上,都说明自强不息是中国人的不懈追求;顺应世界潮流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先进分子具有关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传统和情怀。对自身发展道路的认识关乎国家发展的方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绝不能停止对历史和未来的合理思考。(2分)
题目分析:(1)从材料“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可以概括出近代向西方学习的主要的阶段为学习西方的科技阶段、学习西方的制度阶段和学习西方的思想阶段。具体表现为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2)我们发展走的是和平的发展道路,这与当今的国际环境紧密相连。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流,多极化趋势不断地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第二问可以从中国闭关锁国带来的危机、关贸总协定的建立和中国近年来参加的一系列的国际组织等角度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