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据外交部新闻司统计,截至2006年2月,共有来自46个国家的291家机构,516名记者在华常驻。与2002年相比,驻华外国新闻机构增加了93家,记者人数翻了一番。其中,《纽约时报》驻华记者已经达到5名,成为该报最大的外国记者站。仅在2005年一年,《纽约时报》就刊登了3000多篇涉及中国的报道,其中445篇出自驻华记者之手,86篇新闻上了头版。与1995年同期相比,报道总量是原来的3倍多,头版文章数翻了一番。 如果把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进行总结,通常离不开几个“论”:一是“中国威胁论”;二是“中国崩溃论”;三是“中国机遇论”;四是“中国妖魔论”。虽然不同的词汇反映出不同的褒贬态度和不同的心态,但这些词汇所折射出的一个根本信号却是共同的: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正在悄然改变世界格局。 摘自新年网 材料2 2006年10月30日,中国一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在广西南宁举行。阿罗约代表东盟发言。她说,东盟与中国的关系从未像今天这么良好和巩固,东盟对此感到满意。中国的发展为东盟国家提供了机遇,东盟对今后双方关系更好的发展充满信心。 摘自2006年10月31日《人民日报》 材料3 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它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上海合作组织每年举行一次成员国元首正式会晤,定期举行政府首脑会晤,轮流在各成员国举行。为扩大和加强各领域合作,除业已形成的相应部门领导人会晤机制外,可视情组建新的会晤机制,并建立常设和临时专家工作组研究进一步开展合作的方案和建议。 摘自《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2001年6月15日) 请回答: (1)中国为何要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道路对于世界的意义。 (2)结合材料2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分析另应对全求化在本地区的表现。 (3)从上海合作组织分析中国的全方位外交。
参考答案:
解析:[答案要点] (1)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第一,这是由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所决定的。中 * * 历来讲信修睦、崇尚和平。第二,这是由中国自身发展需要所决定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国家,是中国人民正在为之奋斗的历史性任务。要实现这个任务,我们必须与各国相互信任、和睦相处。第三,这是由当今世界发展潮流所决定的。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中国是国际社会一员,要实现自己的发展,也要顺应天下大势,与各国共同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 中国人民在建设国家的进程中,将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实行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将一如既往地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将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一如既往地促进共同发展;一如既往地推动文明交流。总之,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中国的发展不会给任何人带来威胁,只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2)全球化在各个地区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区域集团化。区域集团通过有效的行动把地区经济与全球经济衔接起来,从而对全球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与东盟在地区安全、经贸领域的合作(另外还有与俄罗斯、中亚国家合作的上海合作组织,与亚太国家合作的亚太经合组织)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增长,有利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是中国对全球化积极应对的典型表现。 (3)中国的全方位外交: 努力促进亚洲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在维护地区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是亚洲区域合作的积极参与者和支持者,在东盟与中国、东盟与中日韩、上海合作组织、东盟地区论坛、亚洲合作对话机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的基本立足点。新形势下,中国努力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探索与发展中国家互利合作的新领域、新途径。继续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克服困难,增强自主发展的能力。 稳定和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关系,积极维护和促进世界的战略稳定。中国与主要大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努力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妥善处理分歧,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推进国际合作。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维护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权威和作用,广泛开展在反恐、军控、维和、发展、 * * 、司法和环境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作为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等机制的参与者,中国为跨区域合作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