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材料1 1967年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后,顺应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创新,始终保持了充沛的活力。冷战结束后,它不计社会制度的不同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于20世纪末吸纳印支三国和缅甸为成员,使它在这一地区的影响扩大。它还创意提出10+3、10+1,同亚洲三大经济体中日韩联合在一起。它又倡议召开了亚欧首脑会议、东亚——拉美合作论坛、同对话伙伴国的对话,多种形式的接触使它同世界广泛地联系在一起。 摘自郑必坚《思考的历程》 材料2 在冷战结束的头十年,发展中国家的内战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战争占据了所有冲突和战争的90%以上。从数量上看,这并非新现象,因为在冷战期间,绝大部分的战争就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但是引起战争的动因不同。在冷战期间,新兴国家之间兵戎相见主要为了争夺资源要地和战略重镇。而冷战之后,发展中国家内部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战争原因却与民族、宗教和文化相关,当然也仍有经济和战略的争夺。 摘自郑必坚《思考的历程》 请回答: (1)用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分析冷战后南南关系的发展。 (2)发展南南关系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 (3)中国对于南南合作的政策立场。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答案要点] (1)南南关系是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冷战结束后,南南关系在合作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地区集团化趋势加速发展,二是合作内容的多样化和合作伙伴的多元化。与此同时,南南关系中还有矛盾和冲突的一面。当前,影响南南关系的主要因素有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土和边界纠纷、地区霸权主义、经济矛盾以及由这些问题引起的战争和冲突。 根据矛盾发展的不平衡原理,事物存在的矛盾以及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运用这一原理来分析南南关系,合作是南南矛盾中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冲突处于从属地位,因此合作是南南关系的主流,决定了南南关系的性质。 (2)发展南南关系是发展中国家迎接国际形势变化以及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政治、外交上的一致性,这对于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有重大影响;有利于壮大发展中国家的力量,提高它在南北对话中的地位,加快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3)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是南南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支持者。长期以来,我们本着“平等互利、注重实效、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支持并参与南南合作。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已成为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合作内容不断丰富,规模迅速扩大,形成经济上合作共赢局面。 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中国主张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团结,从战略上重视南南合作;加强政策协商,充分参与国际经济决策;开拓思路,加强能力建设;调动多种资源,拓展合作渠道,丰富合作内涵。中国愿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道努力,加强合作,携手努力,推动南南合作朝着促进普遍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问答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