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教师劳动的特点并就其中一个特点以实例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教师劳动的主要任务包括:A.教好功课;B.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教书育人;C.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劳动的对象、内容和过程的特殊性使教师劳动具有一系列的特点。 (一)复杂性 教师劳动的过程是一个综合使用、消化、传递和发现科学知识技能的复杂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过程。教师劳动的效果,不只取决于教师的主动积极性,也要有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并且还要使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这就要求他本身应当具有广博的知识,掌握传授知识的有效方法,懂得创造型人才培养的方法、手段和模式。这种既客体又主体的双重性,使得教师的劳动具有了特殊的复杂性。 (二)创造性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教学虽有规律可以遵循,但是由于教育的对象是具有感情、受社会多方面影响的人,是具有个性、正在迅速成长的儿童、青少年,这就要求教师在劳动中要具有极大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三)示范性 在很多情况下,教师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的态度,求知的精神,思维方法等等,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学生。如思想品德的示范性,教学手段的示范性,知识传递中的示范性。 (四)隐蔽性和长周期性 教师劳动主要是以个体劳动的方式进行的。教师劳动的成果集中体现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智力的发展、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身体健康成长等方面。但从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任何一个学生的发展,都不仅仅是许多教师(共同教育的结果,而且也是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本人长时间共同努力的结果。教师的这种劳动特点,就使教师的劳动及其成果具有长周期性,它不像科学家、文学家、工人的劳动成果那样很快就能见成效,立即为社会所承认,它需要一个漫长的时期才能看到效果。 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可以体现在教师工作的各个方面,如:A.教师劳动过程的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根本在于他们的活动并无固定的规范、模式、方法可以套用。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通过自己对知识的理解,针对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遵循教育的普遍规律,选择最有效的方法与途径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理解、选择和实施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B.学生自身条件的不同,决定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教育对象千差万别,教育条件千变万化,教育内容也各不相同。所以,在教师工作中不可能有一套可供教师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使用的模式。教师既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也不能把自己的经验一年又一年地重复使用,只有不断地去创造去更新。另外,社会在发展,学生在变化,,这也就要求教师重新去寻找适当的方法。 正是教师的辛勤劳动,教给学生如何保持良好的心境,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成败得失,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真正做到身心两健,幸福、愉快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