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开发高质量的软件,从计划阶段开始,不但需要明确软件的功能,还要明确软件应达到什么样的质量标准,即制定软件的质量目标。在本项目中软件开发所依据的质量标准选择了《GB/T16260-2003软件工程产品质量》。
请选择恰当的内容并将相应的标号填入到以下叙述中的空(1)至空(6)中。
《GB/T16260-2003软件工程产品质量》标准中规定了6个内部和外部质量特性及相关的(1)质量子特性。质量特性包括(2)、(3)、(4)、(5)、可维护性和(6)等。
供选择的答案:
(1)A.16B.21C.27D.28
(2)~(6)
A.可靠性B.适应性C.易用性D.可移植性E.一致性F.功能性G.依从性H.互操作性I.时间特性J.资源特性K.效率L.安全性
参考答案:
(1)C (2)~(6)A、C、D、F、K (2)~(6)的顺序可以换位
解析:
[分析]: [问题1] 软件质量特性,反映了软件的本质。讨论一个软件的质量,最终要归结到定义软件的质量特性。而定义一个软件的质量,就等价于为该软件定义一系列质量特性。 人们通常把影响软件质量的特性用软件质量模型来描述。已有多种有关软件质量模型的方案。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把软件质量特性定义成分层模型。最基本的叫做基本质量特性,它可以由一些子质量特性定义和度量。子质量特性在必要时又可由它的一些子质量特性定义和度量。 1991年,ISO发布了ISO/IEC9126质量特性的国际标准,将质量特性定义为6个,即功能性、可靠性、可维护性、效率、可使用性和可移植性,并定义了21个子特性。 ISO/IEC 9126—1991标准规定的软件质量模型由三层组成。在这个标准中,三个层次中的第一层称为质量特性,第二层称为质量子特性,第三层称为度量。如下图所示。该标准定义了6个质量特性,即功能性、可靠性、可维护性、效率、可使用性和可移植性:并推荐了21个子特性,如适合性、准确性、互操作性、依从性、安全性、成熟性、容错性、易恢复性、易理解性、易学习性、易操作性、时间特性、资源特性、易分析性、易变更性、稳定性、易测试性、适应性、易安装性、遵循性和易替换性等,但不作为标准。用于评价质量子特性的度量没有统一的标准,由各使用单位视实际情况制定。
1996年我国制定了与ISO9126国际标准等同的国家标准《GB/T16260-1996软件工程产品质量》,本标准等同采用了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上与国际标准完全一致。其适用范围是:适用于对软件产品质量需求的确定以及在软件生存周期中对软件产品质量的评价;适用于各种软件,包括固件中的计算机程序和数据;适合获取、开发、使用、支持、维护或审计软件的人员使用。 在2003年,我国有关部门对《GB/T16260-1996软件工程产品质量》进行了修订,发布了《GB/T16260-2003软件工程产品质量》,增加了6个质量子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