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四]
背景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北方沿海地区某高速公路B合同段施工任务,该段有一座36m×40m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桥,合同工期为15个月;采用长度为40~50m、直径为1.5m的桩基础,桥位处地层土质为粉质黏土,下部结构为圆柱式墩、直径为1.3m,柱顶设置盖梁,墩柱高度为4~12m,桥台为重力式U形桥台。项目部为了降低成本,制定了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项目部的预制场和混凝土搅拌站布置示意如下图所示。
桩基础采用旋挖钻机成孔;墩柱钢筋骨架现场整体制作、吊装就位;墩柱施工采用钢模板,整体拼装完成后一次吊装就位;再在顶部钢筋四周插入木模.让钢筋骨架居中,使钢筋保护层厚度得到有效控制。项目部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提出了水泥、钢材、碎石和砂等几项大宗材料的采购计划,并邀请了几家材料供应商参加竞标。项目部组织了评标小组,为节约成本,评标的唯一标准就是价格,项目部最终选择了一家报价最低的材料供应商。
问题:
背景材料中采用的墩柱钢筋保护层控制方法是否可行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不可行。理由:墩柱较高、钢筋骨架可能变形.应在钢筋骨架四周,从下到上的均匀设置垫块。
解析:
墩柱钢筋保护层控制方法。墩柱钢筋笼吊起后要保证钢筋笼的垂直度,墩柱钢模板也要有足够的刚度,安放、绑扎固定钢筋保护层垫块应作为钢筋保护层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且减轻混凝土入模冲击力对钢筋与模板间垫块的影响,振捣时严格控制振捣棒落点位置。禁止振捣棒碰触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