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1949年以来,中国人力资本存量的形成受到两次大的破坏和冲断。第一次是反右,大跃进经济崩溃期间,在校生由1960年的10963万人,下降到1962年的7840万人,其中中专生由222万人下降到54万人;第二次是“ * * ”动乱期间,估计有70万~80万人未能受到大学教育,超过1亿中小学生受到质量很低的教育,几百万知识分子无法工作和科研。全国12岁以上人口平均文化程度由1964年的2.34年上升到1982年的4.61年,不是小学毕业程度。

1982年,中国12岁以上人口平均文化程度为()。

A.2.34年

B.4.61年

C.学毕业程度

D.无法确定

答案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12分)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河东凶亦然(   )     (2)谷不可胜食也(   )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斯天下之民至焉(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2分)

A.移其粟于河内

B.树之以桑

C.然而不王者

D.王无罪岁小题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孟子认为,合理地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而无憾”是实行仁政的开端,也是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

B.孟子认为,君王不仅使民养生丧死无憾,还让他们吃得好穿得暖,就可以实现王道,这也是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C.孟子认为,上层贵族奢靡浪费,黎民饥寒交迫的社会现实,作为最高统治者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D.本文表面看来似散漫无序,实则逻辑清晰,层次井然。先提出问题,再分析原因,后述措施,解决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