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参考答案: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育运动之一。
(1)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
由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潜能是自我实现的,而不是教育的作用使然,因此在环境与教育的作用问题上,他们认为自我潜能才是人性的种子,而教育的作用只在于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情味的心理环境,使人固有的优异潜能自动地得以实现。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罗杰斯在60年代将他的“患者中心”的治疗方法应用于教学领域,提出了“自由学习”和“学生中心”的学习与教学观。
罗杰斯认为,情感和认识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是融为一体的。因此,罗杰斯的教育理想就是要培养知情融为一体的“完人”。可见,人本主义重视的是教学的过程而不是教学的内容,重视的是教学的方法而不是教学的结果。
(2)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由于人本主义强调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因此学习并非教师以填鸭式严格强迫学生无助地、顺从地学习枯燥无味、琐碎呆板、现学现忘的教材,而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吸收任何他自觉有趣和需要的知识。罗杰斯认为,学生学习主要有两种: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其学习方式也有两种: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并且认为认知学习和无意义学习、经验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是完全一致的。
对于有意义学习,罗杰斯认为主要具有四个特征:第一,全神贯注:整个人的认知和情感均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第二,自动自发:学习者由于内在的愿望主动去探索、发现和了解事件的意义;第三,全面发展:学习者的行为、态度、人格等获得全面发展;第四,自我评估:学习者自己评估自己的学习需求、学习目标是否完成等。因此,学习能对学习者产生意义,并能纳入学习者的经验系统之中。总之,有意义的学习可以使我们变成完人。
(3)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人本主义的教学观是建立在其学习观的基础上的。罗杰斯从人本主义的学习观出发,认为凡是可以教给别人的知识,相对来说都是无用的;能够影响个体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发现并加以同化的知识。因此,教学的结果,如果不是毫无意义的,那就可能是有害的。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为此,罗杰斯对传统教育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主张废除“教师”这一角色,代之以“学习的促进者”。
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专业知识、课程计划等,而在于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促进者”与“学习者”的人际关系之中。
总之,罗杰斯从他的“患者中心”出发,在教育实践中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对传统的教育理论造成了冲击,推动了教育改革运动的发展。这种冲击和促进主要表现在:突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一种以知情协调活动为主线、以情感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的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核心,强调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都维系于课堂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师引向学生,把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看作是教学的主体,从而促进了个别化教学运动的发展。不过,罗杰斯对教师作用的否定,是不正确的、言过其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