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只要物质文明搞好了,精神文明自然而然就上去了。试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并结合我国的实际,评析上述观念,阐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参考答案: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落后反动的社会意识则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密切相关的范畴,但不是完全对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建设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二者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3)精神文明重在建设。那种认为物质文明搞好了,精神文明就自然而然上去了的观点,在理论上是否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的自发论;在实践上否认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是造成实际工作中“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重要原因之一。
(4)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求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在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同时,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战略性方针,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解析:
[命题出处] 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现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邓 * *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九章。 [思路剖析] 解答本题不仅要指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二者互为条件、互为目的,更要明确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结合材料中的说法对这一观点进行说明。具体回答问题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层次:首先,要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其次,分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再次,说明精神文明要重在建设,并指出题干观点的错误实质和实践危害;最后,简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关系的现实意义。 [必背考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应试对策]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时在社会上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而中央反复强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所以精神文明建设是重要考点。回答本题,要从哲学的高度,从社会主义的性质,从精神文明建设的长远意义等几个角度着手,问题论述得就会更加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