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三)
2006年7月15日,A县的新新食品公司与B县的伟达农产品公司订立合同约定,由伟达公司以每公斤2元的价格向新新公司提供50吨花生,合同签订后1个月内交货,交货地点为c县。合同中未订立仲裁条款。至2006年8月20号伟达公司仍未交货,新新公司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另寻货源,向D县的样样红公司以每公斤2.2元的价格买下50吨花生。根据上述案情回答题:

如果新新公司提起诉讼,要求伟达公司赔偿经济损失。经人民法院调解,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并签收了人民法院依法送达的调解书。在此情况下,该调解书对双方当事人发生哪些法律效力( )

A.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买卖合同关系消灭

B.双方当事人基于该合同产生的合同履行争议消灭

C.该案件的诉讼法律关系消灭

D.该案诉讼结束

答案

参考答案:B,C,D

解析: 调解协议或调解书生效后,与生效判决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诉讼结束,当事人不得再以同一事实和理由起诉。(2)一审的调解协议或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当事人不得上诉,这是因为调解协议是当事人自愿协商的结果,无所谓提起上诉。(3)当事人在诉讼中争议的法律关系中的争议归于消灭,当事人之间实体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以调解协议的内容予以确定。(4)具有给付内容的调解书,具有强制执行力。当负有履行调解书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未按调解书履行义务时,权利人可以根据调解书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因此,B项、C项、D项都是正确的。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买卖合同关系属于实体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依调解协议的内容予以确定,而不是因为调解书的生效而使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买卖合同关系消灭。故A选项不正确。本题答案是BCD。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
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19.1%32.2%
合作社经济1.5%53.4%
公私合营经济0.7%7.3%
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
个体经济71.8%7.1%
材料二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20世纪60、7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三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20世纪8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四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化。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在安徽,中国领导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1年或1982年,90%以上的家庭是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到1983年底,甚至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在中国农村消失了,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2年到1956年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2)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所描述的历史现象?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历史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6分)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试述80年代我国实行“生产责任制”对现代化的有利和不利影响。(6分)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