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小星想测量一个石块的密度,他将石块用细线拴住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N;再将弹簧测力计下的石块全部浸没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7N;然后将石块全部浸没在某种液体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8N.求:

(1)金属块全部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为多少?

(2)金属块的密度为多少?

(3)某种液体的密度为多少?

答案

(1)石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

F=G-F=12N-7N=5N;

(2)∵Fvg,

∴石块的体积:

v=v=

F
ρg
=
5N
1×103kg/m3×10N /kg
=5×10-4m3

石块的质量:

m=

g
=
12N 
10N/kg
=1.2kg,

石块的密度:

ρ=

m
=
1.2kg
5×10-4m3
=2.4×103kg/m3

(3)石块在某种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

F′=12N-8N=4N,

∵F′=ρvg,

∴ρ=

F′
Vg
=
4N
5×10-4m3×10N /kg
=0.8×103kg/m3

答:(1)石块所受浮力为5N;

(2)石块的密度为2.4×103kg/m3

(3)某种液体的密度为0.8×103kg/m3

填空题

(10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HNO3的氧化性,设计了如下实验:在盛有新配制的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入2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然后再加入浓HNO3,溶液的颜色变红,但是将红色溶液放置一会儿则发现溶液由红色快速变为蓝色,并产生红棕色气体,这一奇特现象激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他们对此现象设计了探究性实验。

(1)甲同学认为是溶液中的Fe2+的干扰造成的,大家经过理性分析,认为可以排除Fe2+的干扰,理由是                                            

(2)乙同学认为红色消失,说明Fe(SCN)3被破坏,红棕色NO2说明了某些离子与HNO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推测可能是KSCN与HNO3作用。根据C、S、N的原子结构和共价键的相关知识推断SCN-的结构式为                                                       

(3)根据乙同学的,观点,设计了实验方案1,往浓HNO3中逐滴加入KSCN溶液,实验开始时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溶液慢慢变红色至深红色,突然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放出红棕色气体,而溶液红色消失变为浅绿色,溶液温度升高;继续滴入KSCN溶液变为浅蓝色,最后变为无色。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过量的Ba(OH)2溶液,产生浑浊,并剩余一种非极性气体;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此过程中溶液颜色变化不必细究),请写出向浓HNO3中滴入KSCN离子的方程式:                                

(4)丙同学认为SCN-的性质 还可进一步探究,设计了方案2,向Fe(SCN)3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氯水.溴水,溶液的红色均消失变为黄色,而加入过量的碘水时溶液的颜色基本不变。丙同学的设计意图是                                                          

(5)通过本次探究,可知用SCN-间接检验Fe2+时应注意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