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默写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弦弦掩抑声声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2)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_____________,受中赏;____________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答案

(1)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

(2)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3)上书谏寡人者/能谤讥于市朝

解答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二

吾人果欲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等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融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倘于政治否决专制,于家庭社会仍保守旧有之特权,则法律上权利平等经济上独立生产之原则,破坏无余,焉有并行之余地?

材料三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近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之最后觉悟。

——以上材料均摘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根据材料一,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两者的目的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