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材料二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借地,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

材料三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回答:

(1)举例说明材料一中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枝叶”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2)结合所学知识理解说明辛亥革命是如何将“大树”砍断的?(2分)其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如何理解材料一中辛亥革命后“树墩还在”? (2分)

(3)材料二表明孙中山怎样发展了他的思想理论?(1分)这有何意义?(2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 陈独秀等人发动了什么运动?(1分)这个运动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1分)

(5)请你为上述材料确定一个研究主题。(1分)

答案

(1)表现: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近代海军;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等。(答出两点得2分)

(2)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和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指导思想:三民主义。(1分)理解: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2分)

(3)提出新三民主义。(1分)(答成“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可得分)意义: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2分)

(4)新文化运动。(1分) 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1分)

(5)主题: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1分)

试题解析:(1)回答洋务运动时期的成就即可,洋务运动的内容很多,主要涉及经济、军事、教育领域。洋务运动在鸦片战争中国惨败后兴起的,所以其主旨在于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用以维护封建统治,所以回答时应该侧重回答他们兴办的军事工业成就。(2)此问要求回答的是辛亥革命的反封建的表现,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把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写成是推翻了封建制度,封建制度包括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文化思想、自然经济基础。其中君主专制是其决策方式。

(3)由材料中的时间1920年可以得出材料二表明孙中山发展了他的思想理论的应该是新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是在1905年,孙中山的革命理论新三民主义是发展了旧三民主义的,是在孙中山在多次的民主革命实践都归于失败后的又一次探索。

(4)可依据材料中的“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尤其是“一一洗刷干净”可知应该是新文化运动,因为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带有全盘否定的倾向。

(5)本题的各个材料是近代中国人为了改造国家追赶先进而进行不同领域的努力,由于近代中国的落后,所以必须向他国学习才能达到自强的目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器物”,辛亥革命学习政治制度,走民主共和道路,新文化运动是思想上的学习,是对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里的补课。他们有共同的主题就是为了强国。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