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海通商务公司为一般纳税企业,也是当地外管局核查确定的A类进口单位,选择确定的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其外币交易采用期初即期汇率折算。该公司2010年6月从澳大利亚进口木材一批,进货价格为FOB悉尼,货款共计260 000美元,采用信用证结算;该批木材进口后委托本市京西家具公司加工成内销家具,本月月初银行即期汇率为1美元=6.680元人民币。要求:根据该项进口的以下业务编制必要的会计分录。

收到货运代理公司的货代发票,为上述进口木材支付国外运费计人民币138 944元。

答案

参考答案:借:在途物资—在途进口物资—进口木材(F) 138944 贷:银行存款 138944

填空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永 恒 的 坐 标

       ①终于来到奥林匹亚。

       ②没想到这个全人类的体育圣地会有这么好的风景,在快要到达之时就已经是密树森森、清溪浅浅,道路、房舍也变得越来越齐整,空气中洋溢着一种不知来自何处的自然的清香。一脚踏入圣地,你一定会猛然停步,因为被一种阵势吓着了:无数苍老的巨石,不管是当年的楼础、殿基还是雕塑,全都从千年的颓废或掩埋中踉跄走出,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大道两旁。就像无数古代老 * * 烟尘满面地站立着,接受现代人的检阅。

       ③这条大街看不到尽头,只知道它通向一个最简单的终点:为人类的健康。

       ④见到了宙斯神殿和希拉神殿,搞清了古代每次运动会前点燃圣火的路线,抬头仰望昂首云天的无数石柱,不能不承认,健康是他们的宗教。

       ⑤走进一个连环拱廊,便到了人类黎明期最重要的竞技场。跑道四周的观众看台是一个绿草茵茵的环行斜坡,能坐四万人。中间有几个石座,那是主裁判和贵宾的席位。 ……

       ⑥漫步在奥林匹亚,我很少说话,领受着不轻的文明冲撞。我们也有灿烂的文化,但把健康的概念如此强烈的纳入文明,并被全人类接受,实在是希腊文明值得我们永远仰望的地方。古代希腊追求人的双重健康:智力的健康和肢体的健康。智力的健康毋须多言,正如一些西方学者所说,在哲学、伦理学、逻辑学、数学、美学、医学、法学等等领域,我们至今仍是用希腊的基础话语在思考;肢体的健康更有一系列强大的证明,例如今天全世界还在以奥林匹克和马拉松的名义进行体育竞赛,希腊的人体雕塑至今仍是人类形体美无可企及的标本。

       ⑦把智力健康和肢体健康发挥到极致然后再集合在一起,才是他们有关人的完整理想。我不止一次看到出土的古希腊哲学家和贤者的全身雕像,大多须发茂密,肌肉发达,身上只披一幅布,以别针和腰带固定,上身有一半袒露,赤着脚,偶尔有鞋,除了忧郁深思的眼神,其他与运动员没有太大的差别。 

       ⑧别的文明多多少少也有这两方面的提倡,但做起来常常顾此失彼,或流于愚勇,或流于酸腐,或追慕骑士,或仿效寒士,很少构想两相熔铸、两相提升的健全状态。因此,奥林匹亚是永恒的世界坐标。

       ⑨我历来认为各种伟大的文明都自成结构,很难拆开了作局部比较,但在奥林匹亚,我明确无误地感受到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差距,而这个差距的产生,不是由于局部,而是关及人的整体。中华文明较少关注个体意义和机体意义上的自我,在人际关系上做了太多的文章。结果,真正的健全缺少标志,缺少赛场,只有一些孤独的个人,在林泉间悄悄强健,又悄悄衰老。             (摘自余秋雨《千年一叹》)

1.从全文看,为什么说奥林匹亚是“永恒的世界坐标”?

                                                                                                                                                             

2.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理解。 

(1)一脚踏入圣地,你一定会猛然停步,因为被一种阵势吓着了。 

                                                                                                                                                             

(2)希腊的人体雕塑至今仍是人类形体美无可企及的标本

                                                                                                                                                             

3.简要分析②段画线部分描写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4.在最后一段,作者说:“我明确无误地感受到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差距”, 这个“差距”具体表现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