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解答题

下表表示刘庆同学在进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的部分实验,请根据他的实验设计和加碘液后应出现的现象,加以说明:

试管编号加入材料水温(℃)恒温时间(分钟)加碘液后的现象
1馒头碎屑+唾液2mL9010A
2馒头碎屑+唾液2mL1010B
3馒头碎屑+唾液2mL3710C
4馒头碎屑+清水2mL3710D
(1)在1~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实验材料后,为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应采取的操作方法是______.

(2)表中C:______,原因是______.

(3)表中A和B都可能:______,原因是______.

(4)比较1~4四组实验的过程和分别出现的现象A~D,经过认真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答案

(1)为了使唾液淀粉酶于馒头中的淀粉混合均匀,应对实验材料进行充分搅拌.

(2)3号试管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

(3)1号试管温度过高,2号试管温度过低,都使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到影响,使淀粉没有被分解或分解不彻底,因此滴加碘液后会变蓝色.

(4)比较3号试管和4号试管的实验现象可知,唾液淀粉酶在适宜温度下对淀粉有分解作用,比较3号试管和1号试管的实验现象可知,高温会使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丧失,比较3号试管和2号试管的实验现象可知,低温会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通过以上实验结果可知,唾液淀粉酶在适宜的温度下能促进淀粉的分解.

故答案为:(1)将各试管充分振荡   

(2)不变蓝   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了    

(3)变蓝   1号试管温度过高,2号试管温度过低,唾液淀粉酶都不能促进淀粉的分解   

(4)唾液淀粉酶在适宜的温度下能促进淀粉的分解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