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解答题

已知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到碘会变蓝色.某同学设计实验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请你帮助完成实验方案:

(1)实验前,根据已有知识,你的假设是______.

(2)实验时取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馒头碎屑,再向A试管加入2毫升唾液,向B试管加入1毫升清水,分别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保温10分钟,此步骤有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

(3)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2滴碘液,预计不变蓝的试管是______,不变蓝的原因是______.

(4)如果在实验时“滴加碘液在水浴之前”,则A试管内的实验现象应是______.

(5)实验中必须在“37℃温水”中水浴,分析原因是______.

(6)前几年曾一度被中央电视台暴光的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中掺有植物淀粉,请写出鉴别的方法:______.

答案

(1)因为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所以假设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2)对照实验中要只有一组变量,不能多个变量,所以错误之处是:向A试管中加入的唾液和向B试管中加入的清水量不同.

(3)A试管不变蓝,B试管变蓝,A试管中馒头屑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了,所以不变蓝.

(4)如果在实验时“滴加碘液在水浴之前”,则A试管内的实验现象应是变蓝,因为淀粉还没有被消化.

(5)实验中必须在“37℃温水”中水浴,原因是淀粉酶的消化受温度的影响,37℃接近人体口腔的温度,消化酶在37℃时的活性最强.

(6)淀粉遇碘变蓝色,这是淀粉的特性,据此可以用碘液来检验淀粉的有无,具体方法是将劣质奶粉放入少量清水,再加入适量碘液,看是否变成蓝色,如果变蓝色,则证明有淀粉,否则,无淀粉.

故答案为:(1)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2)向A试管中加入的唾液和向B试管中加入的清水量不同.

(3)A;馒头中的淀粉已被唾液淀粉酶分解.

(4)变蓝

(5)37℃接近人体口腔的温度,消化酶在37℃时的活性最强.

(6)可以用碘液来检验淀粉的有无,具体方法是将劣质奶粉放入少量清水,再加入适量碘液,看是否变成蓝色,如果变蓝色,则证明有淀粉,否则,无淀粉.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