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艘轮船由M处进入红海后,其吃水深度将变  _________ (大或小),请说明理由。(8分)

(2)①海区在7月份因受图示洋流的影响常出现浓雾,试分析其成因。(8分)

(3)②地附近有一雪峰,试分析近年来其雪线的变化及人为原因。(8分)

(4)图中阴影区域是该地区城镇的主要分布地区,试从自然和人文角度,分析其形成的有利条件。(12分)

答案

(1)小 红海盐度比M处高,比重大,浮力大,所以船舶吃水深度将变小。(8分)

(2)夏季有寒流经过,近海面气温较低;水汽较多,水汽凝结易形成大雾。(8分)

(3)雪线升高;人类生产生活消费大量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CO2,同时大肆破坏森林,使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温升高。(8分)

(4)地形平坦;有河流经过,水源较多;沿海,对外交通便利;开发较早,经济相对发达。(2分)

材料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为先知先觉者所决志行之,则断无不成者。

  材料二 1923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民意测验的部分结果

调查问题 调查结果
1、下列各种方法,你以为哪种可以救国(军阀宰制、外国共管、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725票,外国共管19票、军阀宰制10票
2、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   俄国497票,美国107票
3、你心目中,世界、国内大人物是哪几位?世界大人物:列宁227票,威尔逊51票 国内大人物:孙中山473票,陈独秀173票, 蔡元培153票

  材料三 某课题小组的研究题目是《寻找图片中的历史》,他们搜集了以下三张历史图片

金田起义 
武昌起义
五四运动

回答(1)材料一中,孙中山认为的“世界潮流”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史实说明,孙中山是怎样“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概述材料二每项调查结果所体现的主流民意,并结合时代背景分别简要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中三次最重要民主革命分别代表的是哪个阶级领导的什么革命?这三次重要民主革命的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历史必然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