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在同治三年(1864 年)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而在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遇到了资金、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困难。于是,洋务派在“求富”的口号下,从70年代起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轮船招商局等一系列民用企业。

材料二 光绪元年(1875 年)福建按察使郭嵩焘在《条议海防事宜》中说:“窃谓造船、制器,当师洋人之所利以利民,其法在令沿海商人广开机器局。近天津招商局(指李鸿章主办的轮船招商局——引者)亦略得此意,然其法在招致商人,而商人与官积不相信,多怀疑不敢应,固不如使商人自制之情得而理顺也”。又说:“窃谓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李鸿章和郭嵩焘主张的异同。(10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郭嵩焘主张的实质。(5分)

答案

(1)相同:都主张学习西方。

不同:李认为西方富强之本在于制器;在民用工业上采用官督商办等形式。郭认为西方富强之本在于政治制度;反对官督商办,主张商人自由经营。(10分)

(2)实质:发展私营经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5分)

题目分析:

(1)依据材料比较异同,应该先分析相对短小、易懂、简单的材料一,再对比材料二。材料一反映出李鸿章认为西方富强之本在于军事科技和制器,以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形式创办民用工业;与此对比,材料二中郭嵩焘认为西方富强之本在于政治制度,在民用工业方面,反对官督商办,主张商人自由经营。

(2)郭嵩焘主张的实质从材料二中“师洋人之所利以利民,其法在令沿海商人广开机器局”、“不如使商人自制之情得而理顺也”、“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发展私营经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